“浔商现象”刍议——基于清末民初与改革开放初期两个时段的历史观察与认识On the “Nanxun Merchants”——The historical observation and understanding based on two periods
李学功;祝玉芳;
摘要(Abstract):
"浔商现象",是近世以来社会经济文化嬗变中颇具典型的商帮个案。它揭橥出:"现代化"的特别意义在于,它不是经济的单轨运行,而是一个民族在其社会历史变迁过程中文明结构的重塑与重构。一个社会的未来和新希望,不存在于人们的幻想和意志、意绪中。未来的希望,存在于其既有社会结构中所孕育的支持其生长、创新的生命因子中。
关键词(KeyWords): 浔商;嬗变;现代化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李学功;祝玉芳;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按,以“象”、“牛”、“狗”,乃至“虎”、“羊”名状富商之家,晚清之时颇流行于江浙,而尤以浙江湖州南浔镇所传民谚为胜。关于“象、牛、狗”的资产评判标准,较权威的说法约略有三种:第一,据刘大钧、李植泉《吴兴农村经济》载,100万以上为“象”,50万以上不超过百万为“牛”,30万以上不超过50万为“狗”。参见是书第124页,上海文瑞印书馆,1939年;第二,据民国时期曾担任南浔中学校长的林黎元先生的看法,资产500万以上为“象”,100万以上为“牛”,10万以上为“狗”。参见林黎元《南浔史略(初稿)》(未刊本),卷五;第三,原南浔“八牛”之一周家的周子美教授(供职华东师范大学)则谓:100万以上为“象”,30万至50万为“牛”,5万至30万为“狗”。参见周子美《南浔镇志稿》,《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
- (2)刘大钧、李植泉:《吴兴农村经济》,上海文瑞印书馆1939年版,第122页。
- (1)温丰:《南浔丝市行》,引自周庆云《南浔志》(卷三十一·农桑)。
- (2)周子美:《南浔镇志稿》(卷二·农桑)。
- (3)周庆云:《南浔志》(卷二十一·人物)。
- (4)刘大钧,李植泉:《吴兴农村经济》,上海文瑞印书馆1939年版,第125页。
- (5)按,盛丕华先生言:“南浔帮最富,做丝绸出口,他们喜欢造房子,买地皮,不做脱空生意。”参见《上海总商会组织史资料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28页。
- (6)《南浔研究》(油印本)1932年,湖州市档案馆藏,全宗号313,案卷号7~20,第110、127页。
- (1)《南浔研究》(油印本)1932年,湖州市档案馆藏,全宗号313,案卷号7~20,第110、127页。
- (2)郑孝胥:《清赠光禄大夫庞公墓表》,引自周庆云《南浔志》(卷三十九·碑刻)。
- (3)按,浔商经营项目多传统工商业,并不是说浔商没有投资近代工业的行为,如周庆云、庞元济都曾创办实业。笔者只是就浔商大多数成员的价值取向而言,尤其就其对南浔市镇的投资而言。据周子美《南浔镇志稿》(卷二《农桑》工艺户口附)载,“浔镇工业素无基础,……谈不到兴工业”。
- (4)按,笔者在此尽量避免使用“儒商”一词,这是因为近今所言“儒商”,多指有学识,风度儒雅的商人或商家。故直言“儒学化”,使人一览自明,系指持守儒家文化之价值本位立场。
- (5)潘尔夔:《浔溪文献》,周庆云《南浔志》(卷一·疆域)。
- (6)周庆云:《南浔志》(卷三十三·风俗)。
- (7)徐献忠:《吴兴掌故集》(卷十三·物资)。
- (8)汪曰桢:《南浔镇志》(卷二十一·农桑)。
- (9)温丰:《南浔丝市行》,引自周庆云《南浔志》(卷三十一·农桑)。
- (10)周庆云:《南浔志》(卷二十一·人物)。
- (11)周庆云:《南浔志》(卷二十一·人物)。
- (1)刘锦藻:《先考通奉府君年谱》。
- (2)刘锦藻:《先考通奉府君年谱》。
- (3)按,在此仅以改革开放初南浔部分集体企业为研究案例。
- (4)据笔者2007年8月31日访谈时任浔镇领导朱倍得,南浔曾确有运作皮货市场的方案并予实施,但终因各方利益杯葛等因素,皮革生产的联合、产销之局未能实现,初建中的江南皮货市场亦呈云散之势。其后,海宁皮革城出现,皮货市场重心东移,南浔人在海宁创造了“雪豹”等名牌皮革产品。
- (1)按,南浔部分集体企业资料,因企业的先后破产、关停,档案资料的蒐集十分困难。感谢相关部门的领导(如时任手工业合作社联合社党委书记、主任潘锦霖),慨然提供部分资料。此外,笔者于2007年8月2、5、10、15、27日先后走访当时的一些亲历、亲见者,他们中有政府官员,有技术人员,有管理层干部(如时任铁马集团技术员陈洁,时任洗衣机厂技术员王培良等)。其中一些资料系据笔者采访笔录。
- (1)此据笔者调查笔录数据整理,从中概可一窥效益之跌涨。
- (2)“缝隙经济”(nicheeconomy)的提法,源自德国学者何梦笔(Herrmann-Pillath)教授所论。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经济制度里,基本上处于正式经济结构之外的,以特定的专业化为基础的企业运行的一种经济形式。企业之所以可能专业化,首先是因为企业在正式制度之外活动,能够适用更有效率的组织形式,能够取得特殊的交易成本优势,其次是由于某些市场还没有被其他企业系统地开发出来。
- (1)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8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