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教案:“第三域”视阈下的文化排异与和合Haidao Case:The Cultural Exclusion and Union i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hird Domains”
李学功;祝玉芳;
摘要(Abstract):
教案冲突是近代中国一大突出的社会问题。是传统向近代转进的过程中外部因子植入到古老的中华肌体之后,注定要出现的文化排异反应,也是传统文化价值观在近代岁月中经历的与西学、洋教一次次碰撞、交汇、斗争与和合的开始。清末发生的教案多以冲突始,以中方失败而告终。光绪年间在浙江湖州发生的海岛教案,则堪称以理性、和平手段解决教案冲突的一个成功案例。在整个事件的过程中,地方社会力量——市镇绅商居间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第三域"的视阈出发,分析厘辨海岛教案,不无启示的意义。
关键词(KeyWords): 海岛教案;湖州;第三域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李学功;祝玉芳;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上海图书馆.中国近代期刊篇目汇录(2)第二卷(上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
- [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福建师大历史系.清末教案(第3册)[M].北京:中华书局,1998.
- [3]浙江省辛亥革命史研究会,浙江省图书馆.辛亥革命浙江史料选辑[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
- [4]浙江省辛亥革命史研究会,浙江省图书馆编.辛亥革命浙江史料续辑[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 [5]李贵连.沈家本年谱长编[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
- [6]陈友益.辛亥革命与湖州资产阶级[J].湖州师专学报,1991(3).
- [7]浙江省图书馆志编纂委员会.浙江省图书馆志·海岛图书馆[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4.
- [8]浙江省外事志编纂委员会.浙江省外事志·涉外房地产案[M].北京:中华书局,1996.
- [9]金普森,陈剩勇.浙江通史·清代卷(下)[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 [10]曹曷.判案的智慧[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
- [11]段颖惠.清末反教思想的变迁——以《东方杂志》为中心[J].宁夏大学学报,2009(6).
- [12]李学功.海岛教案[M]//李学功,徐育雄.辛亥风云民国岁月——湖州与近代中国.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 [13]聂缉椝.开缺浙江巡抚聂缉椝奏报湖州公地与教堂纠葛已结复翻历陈办理情形摺[M]//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福建师大历史系.清末教案(第3册).北京:中华书局,1998.
- [14]姚粟周.晚清浙江湖州中美地产交涉案记略[M]//文史资料存稿选编[晚清·北洋(上)].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
- [15]黄宗智.中国的“公共领域”与“市民社会”?——国家与社会间的第三领域[M]//邓正来,J.C.亚历山大.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 [16]杨天石.钱玄同日记(上)(整理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 [17]李学功,徐育雄.辛亥风云民国岁月——湖州与近代中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 [18]魏斐德.清末与近代中国的公民社会[M]//魏斐德.讲述中国历史(下卷).上海:东方出版社,2008.
- [19]聂缉椝.开缺浙江巡抚聂缉椝奏密陈浙省枭会滋蔓及民教不和最为后患摺[M]//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福建师大历史系.清末教案(第3册).北京:中华书局,1998.
- [20]李天纲.上海基督教中心地位的形成及其原因[M]//基督教研究(第四辑).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
- (1)《美使议结湖州海岛案判词》,《申报》1907年5月10日,第四版。
- (2)第三域,亦称第三领域(thirdrealm),系黄宗智为避免学界在使用哈贝马斯公共领域概念时出现误用与混淆而提出的一种理论分析概念。所谓“第三域”,系指“在国家和社会之间存在一个两方都参与其间的区域”。黄宗智认为,哈贝马斯关于公共领域的概念不是太特定就是太宽泛,难于真正适合中国。基此,黄氏提出了国家与社会之间“第三域”(第三领域)的概念,并从司法体系、县级以下的行政和士绅的公共功能三个方面探究第三领域的范围及其运作。参见黄宗智《中国的“公共领域”与“市民社会”?——国家与社会间的第三领域》,邓正来、J.C.亚历山大编《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第428-436页,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 (3)拙文最早提交于2012年11月召开的“中外关系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后为资料之求全责备而几易其稿,终在“海岛案”协议签订后之110周年正式刊发,书此以纪。
- (4)“海岛”系位于湖州府城北门内、飞英塔南的一块四面环水的绿地,在今湖州市区原人民广场,现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一带。参见李学功:《海岛教案》,李学功、徐育雄主编《辛亥风云民国岁月——湖州与近代中国》,第6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 (1)《浙江湖州海岛案议结合同》,《东方杂志》第四年第七期(1907)。
- (2)据笔者爬梳统计,《申报》报道“海岛案”概始自1906年3月16日,至1909年2月23日,总计有19件之多。《申报》引《字林西报》涉案消息2件,引“天津西报”涉案消息1件。
- (3)参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光绪朝硃批奏摺》第二四辑,中华书局1995;《光绪朝硃批奏摺》第一一二辑,中华书局1996。
- (4)参见《德宗景皇帝实录》卷五三○,卷五三二。
- (5)《浙江巡抚增韫奏请将王丰镐试署浙江交涉使摺》,《政治官报·摺奏类》,文海出版社1965。
- (6)《中华民国史纪要》(初稿),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1981.
- (7)周子美:《南浔镇志稿》卷二《人物》。
- (8)按,据研究近代基督教问题的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李传斌教授见告,其查阅美监理会资料并未有涉湖州“海岛案”者。
- (9)《湖州海岛案始末记》,《申报》1907年5月7日,第十版。
- (10)《海岛案始末略记》,《东方杂志》第四年第七期(1907)。
- (11)沈伯棠:《海岛公地交涉案始末》,《湖州文史》(第6辑),1987。按,沈伯棠,系沈谱琴长子。
- (12)姚粟周:《晚清浙江湖州中美地产交涉案记略》,《文史资料存稿选编[晚清·北洋(上)]》,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姚氏相类文章并有《晚清中美地产交涉案》,参见文安主编《奇案写真》,《清末民初系列丛书》,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
- (13)按,监理会(Methodist Episcopal Church,South,1844-1939年),系1844年从美国卫理公会分立而出。北方教会称为美以美会,南方教会便是监理会。1939年,南北教会再度联合,称为卫理公会(The United Methodist Church)。引自维基百科。
- (14)按,关于“海岛案”发生的时间,概有6种说法:有1862年说,参见张力、刘鉴唐《中国教案史》,第780页,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光绪二十一年(1895)说,参见顾志兴《关于皕宋楼藏书之出售原因及评价》,《江南藏书史话》,第2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有光绪二十七年(1901)说,参见《浙江通史·清代卷》(下),第70页,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有光绪二十八年(1902)说,参见曹曷《判案的智慧》,第31页,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有光绪二十九年(1903)说前后,参见陈友益《辛亥革命与湖州资产阶级》,《湖州师专学报》,1991年第3期第59页;有1904年说,参见段颖惠《清末反教思想的变迁——以〈东方杂志〉为中心》,《宁夏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第116页等等。经笔者覆核史料,《开缺浙江巡抚聂缉椝奏报湖州公地与教堂纠葛已结复翻历陈办理情形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福建师大历史系:《清末教案》(第3册),第788页,中华书局1998)和浙江巡抚增韫《为湖州海岛交涉等案先后议结特参酿案各员弁请旨分别惩处以肃官方恭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光绪朝硃批奏摺》第一一二辑,第138页,中华书局1996)均明确记载:海岛案发生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谨此说明。
- (1)增韫:《为湖州海岛交涉等案先后议结特参酿案各员弁请旨分别惩处以肃官方恭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光绪朝硃批奏摺》第一一二辑,第138页,中华书局1996;《浙抚奏惩酿成海岛案之县令》,《申报》1909年2月23日,第十版。
- (2)沈谱琴(1873—1939),名毓麟,湖州吴兴人。清末留学日本,参加同盟会。海岛教案中,作为地方代表出面交涉。曾任湖州府中学堂(今湖州中学)监督(校长),1911年辛亥革命中率学生武装占领湖州城,建立湖州军政分府。茅盾《可爱的故乡》称:“浙江出过许多人才。……还有一些现在也许不为人知的志士,在我的记忆中却保留着深刻的印象。这就是湖州中学校长沈谱琴。”
- (3)俞恒农,名宗濂,湖州归安人。海岛教案中,作为地方代表出面交涉,海岛案后,发起捐资倡议设立海岛图书馆。曾任湖州府中学堂(今湖州中学)监督(校长)、首届浙江谘议局议员、湖州医学会首任会长。
- (4)沈伯棠:《海岛公地交涉案始末》,《湖州文史》(第6辑),第63页,1987。
- (5)增韫:《为湖州海岛交涉等案先后议结特参酿案各员弁请旨分别惩处以肃官方恭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光绪朝硃批奏摺》第一一二辑,第139页,中华书局1996;《浙抚奏惩酿成海岛案之县令》,《申报》1909年2月23日,第十版。
- (6)《补录湖绅为海岛案上浙抚禀》,《申报》1907年5月8日,第四版。
- (7)《大清德宗景皇帝实录》卷五三二。
- (8)参见增韫《为湖州海岛交涉等案先后议结特参酿案各员弁请旨分别惩处以肃官方恭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光绪朝硃批奏摺》第一一二辑,第138页,中华书局1996;《开缺浙江巡抚聂缉椝奏报湖州公地与教堂纠葛已结复翻历陈办理情形摺》,参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福建师大历史系《清末教案》(第3册),第788页,中华书局1998。
- (9)《东方杂志》第四年第七期(1907)。
- (1)《海岛案始末略记》,《东方杂志》第四年第七期(1907)。
- (2)《申报》1906年3月22日第三版,以《西报述湖州教士购地轕轇案》为题,称“《字林报》云:浙江湖州绅民不服驻杭美领事所定教士购地案之判词,特开大会聚议抵抗。”
- (3)按,据《那桐日记》记载,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到任履新是在1903年农历5月;那桐任外务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是在1903年农历6月17日接奉清廷上谕。《日记》显示,那桐与柔克义二人过从较多。参见《那桐日记(上册)》,第538页、542页,新华出版社2006。
- (4)台湾“中研院”近史所档案馆藏《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清档》,《美教士在湖州买地》档02/05/003/02/001-002-003-004-005-006。
- (5)《美使允湖州海岛纠葛案重行核办》,《申报》译自《字林西报》引“天津西报”新闻,参见《申报》1906年5月23日,第二版。
- (6)沈伯棠:《海岛公地交涉案始末》,《湖州文史》(第6辑),第63页,1987。
- (7)台湾“中研院”近史所档案馆藏《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清档》,《美教士在湖州买地》档02/05/003/02/005。
- (8)台湾“中研院”近史所档案馆藏《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清档》,《美教士在湖州买地》档02/05/003/02/006。
- (9)《湖州海岛案始末记》,《申报》1907年5月7日,第十版。
- (10)《浙江湖州海岛案议结合同》,《东方杂志》第四年第七期(1907)。
- (1)冯汝骙:《为遵旨查明知县被参各款恭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光绪朝硃批奏摺》第二四辑,第700页,中华书局1995。
- (2)分见《申报》1907年11月8日第五版、1907年12月2日第十一版、1907年12月5日第十一版、1908年1月1日第五版、1908年1月18日第十一版。另,《新朔望报》1908年第3期,亦刊《湖州绅士控告美国教士占地案》。
- (3)增韫《为湖州海岛交涉等案先后议结特参酿案各员弁请旨分别惩处以肃官方恭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光绪朝硃批奏摺》第一一二辑,第139页,中华书局1996;《浙江巡抚增韫奏请将王丰镐试署浙江交涉使摺》,《政治官报·摺奏类》,文海出版社1965。
- (1)增韫:《为湖州海岛交涉等案先后议结特参酿案各员弁请旨分别惩处以肃官方恭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光绪朝硃批奏摺》第一一二辑,第139页,中华书局1996;《议处湖州办教人员》,《申报》1908年11月26日第十版;《议结海岛案之抚批》,《申报》1909年1月2日第十一版;《浙抚奏惩酿成海岛案之县令》,《申报》1909年2月23日第十版。
- (2)《奏奖绅士办理海岛教案》,《申报》1909年1月5日第十一版。
- (3)参见《浙江省图书馆志》,第183页,中国书籍出版社1994;姚粟周《晚清浙江湖州中美地产交涉案记略》,《文史资料存稿选编[晚清·北洋(上)]》,第71页,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
- (4)增韫:《为湖州海岛交涉等案先后议结特参酿案各员弁请旨分别惩处以肃官方恭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光绪朝硃批奏摺》第一一二辑,第139页,中华书局1996。
- (5)按,相关例证,如1904年沈阳发生法国传教士被杀事件,法方提出惩凶、树碑、索赔、惩办地方官等要求,但在中方官员的力争和劝说下,法方不再坚持索赔和惩官。应当说,这是义和团运动所释放影响之正向反映,当事双方均互有让步,达成解决。参见台湾“中研院”近史所《教务教案档》第7辑,1125~1129。
- (1)《美使议结湖州海岛案判词》,《申报》1907年5月10日,第四版。
- (2)按,湖州市图书馆在2009年的古籍普查中,发现有美国南监理会海岛堂遗物。在图书馆地方文献部李荭女史、范国荣先生的帮助下,笔者有幸亲睹。这是一件刻绘精致的白铜质地纪念方盒,其中纪念盒正面是用阴刻手法所绘新落成的海岛堂,上方刻有“湖州海岛基督教监理会礼拜堂图”字样,左上端刻有“教主降生乙(一)千九百另(零)九年建立,大清宣统元年,全家信主徒赵湘泉敬助”字样。
- (3)据《造送教堂学校医院册》统计,湖州教堂、教徒概分布于:湖州东门耶稣堂教士赖德懋(美国人)、牧师倪鸿文(鄞县人)共收教徒107名;北门耶稣堂美国传教士韩明德(按,海岛案之被告)、衡特立收徒84名;海岛耶稣堂牧司凌子□(上海人)收徒65名;隆兴桥真神堂教士赵湘泉(湖州人)收徒26名;菱湖镇耶稣堂传教士冯文炳(定海人)收徒20名;千金传教士潘衍庆(乌程人)收徒33名;袁家汇荻港传教士应会治(鄞县人)收徒15名;埭溪传教士凌培浩(本地人)收徒40人;双林含山连市三堂传教士程静山(上海人)收徒120名;善连(琏)传教士沈干青(本地人)徒40名;湖州右文馆前天主堂神甫刘怀德(法国人)收教徒140人;双林传教士蒋廷之(归安人)收徒三31名;菱湖传教士史敬德(本地人)收徒20名;埭溪传教士沈子铭(武康人)收徒14名。参见《申报》1909年2月13日,第十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