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缀白裘》俗字探析A Study on the Vuglarisms in “Sewing the White Fur”
王国珍
摘要(Abstract):
文章从四个方面探讨《缀白裘》刻本中的俗字:第一,收录了58个未见于字书的俗字字形和3个与字书音义有别的字形。第二,根据本书实际情况将《缀白裘》的俗字归纳为四大类11小类。第三,考释了"云""义"等俗字偏旁和"■""■""环坏怀"等俗字。第四,利用《缀白裘》讨论了"刽桧""喽搂""袄""参""玑""滩""蜗"等简化字的来源。
关键词(KeyWords): 缀白裘;俗字;字源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湖州师范学院人文社科预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3SKYY08)
作者(Author): 王国珍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张涌泉.汉语俗字研究[M].增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1995].
- [2]周志锋.大字典论稿[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 [3]周志锋.明清小说俗字俗语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 [4]张涌泉.汉语俗字丛考[M].北京:中华书局,2000.
- [5]李乐毅.简化字源[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1996.
- [6]张书岩,王铁昆,李青梅,安宁.简化字溯源[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
- (1)该本藏于首都图书馆,索书号:丁853,1~6编内封题署鸿文堂,7~12内封题署宝仁堂。黄婉仪《钱德苍编〈缀白裘〉与翻刻、改辑本系谱析论》(《戏曲研究》2013年第3期)一文考定该本均是鸿文堂所刻,只“因射利恐急,照样雕印如实翻刻,内封的书坊名还是刻宝仁堂”。这种现象在该书的刊刻中很常见。
- (2)括号内是该字的正体。本部分仅列较生僻俗字的正体,显而易见者则不列。
- (3)史,《宋元以来俗字谱》正文引作“事”,今据书前《序》作“史”。以下同。
- (1)“-”前面的字是正体,“-”后面的字是俗体。为了印刷方便,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俗体用“~”代替,以下不再一一说明。
- (1)今简化字分别用“户”“卢”代替。
- (1)为排版方便,该字下文采用正字加下标编号代替(即“庞2”)代替。下仿此。
- (1)李乐毅认为:“后来太平天国文书加点以作区别,于是‘义’字成为约定俗成的简体字。”本书的例子远早于太平天国。详见:李乐毅.简化字源[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1996:276.
- (1)草书字形取自《草书大字典》。
- (2)按今用字习惯,当是“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