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 学习鲁迅,热爱中国共产党——在校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大会上的专题发言

    高万湖

    <正> 今天是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学习、研究、宣传鲁迅,“决不仅仅是文艺界的任务,决不仅仅是青年知识分子的任务,而是全体革命人民,首先是全体共产党员及其干部的任务.”①而“纪念鲁迅先生,首先要认识鲁迅先生,要晓得他在中国革命史中占的地位.”②我们都知道毛泽东同志对鲁迅所作的经典式评价:“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我们今天纪念鲁迅,学习、研究、宣传鲁迅,归根结底是为了继承和发扬鲁迅的革命精神,以激励我们贯彻好六中全会决议,加强思想战线领导,团结全党全国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高度精神文明而奋斗.

    1981年02期 4-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3k]
  • 鲁迅小说是辛亥革命的镜子

    张涤云

    <正> 鲁迅的小说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瑰宝.她揭开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序幕,光辉地显示了我国“文学革命”的实绩,奠定了我国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其历史意义是巨大和不朽的.就其内容来说,除了一些历史小说之外,鲁迅的小说深刻地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旧中国的社会现实,特别是广大农村的社会面貌,为我们绘出了一幅幅落后、腐败、黑暗的封建社会的风俗画,深刻地揭示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启迪革命者进行新的探索.在这种意义上说,鲁迅的小说实是辛亥革命的镜子.

    1981年02期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9k]
  • 鲁迅写作技法理论概说

    李广德

    <正> 一九二八年四月四日,鲁迅在《文艺与革命》一文中,针对某些革命文学家鄙薄写作技巧的倾向,提出文学作者应当“先求内容的充实和技巧的上达,不必忙于持招牌.”他说,“一说‘技巧’,革命文学家是又要讨厌的.但我以为一切文艺团是宣传,而一切宣传却并非全是文艺,这正如一切花皆有色(我将白也算作色),而凡颜色未必都是花一样.革命之所以于口号,标语,布告,电报,教科书……之外,要用文艺者.就因为它是文艺.”几年之后,他在写给李桦的信里,更明确地指出:“来信说技巧修养是最大的问题,这是不错的,现在的许多青年艺术家,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所以他的作品,表现不出所要表现的内容来.正如作文的人,因为不能修辞,于是也就不能达意.”在致陈烟桥的信里又说,“单是题材好,是没有用的,还是要技术”.在其他的书信和文章中,鲁迅多次表明这一观点,强调写作技巧的重要性,希望文学作者尤其是初学写作者,努力钻研写作技法,掌握写作技巧.

    1981年02期 1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0k]
  • 《摩罗诗力说》初探

    沈泽宜

    <正> 尽管在鲁迅先生的全部创作中,诗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但鲁迅先生本质上是一位诗人.这样说不但因为他留给我们的六十一题,七十六首诗作均是心血凝成的绝唱,足可代表他全部创作的精神实质,还因为多达十六部的杂文集中所收录的近百万字杂文,不啻是诗和政论的结合.如果对鲁迅本人诗的气质缺乏正确把握,就很难说明这些杂文除了具有非凡的理论说服力外,还具有特殊的艺术感染力的原因.作为我国现代文学奠基人的鲁迅,是深知诗歌的社会作用的,是一直关怀中国诗歌的命运及其发展前途的.

    1981年02期 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1k]
  • 对鲁迅歌谣体诗的一点浅见——与陈子典同志的商榷

    柯平

    <正> 《加兴师专学报》一九八一年第一期上刊登的陈子典同志的大作《采用·变革·创新》,较为了详细地介绍了鲁迅先生生前对民间歌谣的采取和发展的情况,作为对鲁迅创作活动的研究,作者选择论题的角度,无疑有它独到和新颖的地方.但其中也存在着不少可商榷之处.本文试图从对鲁迅先生《我的失恋》和《公民科歌》两诗的分析和解释上提出一点浅见.鲁迅的《我的失恋》作于一九二四年.对这首诗的创作动机,鲁迅作过这样的解释:三段‘打油诗’题作《我的失恋》,“是看见当时‘阿呀呵唷,我要死了’之类的失恋诗盛

    1981年02期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 关于《药》的主题的质疑

    张汉清 ,方韬

    <正> 鲁迅的《药》选入部编高中语文第一册,编者对这篇作品的主题作了提示:更重要的是,它通过描写为推翻封建制度而英勇就义的革命者夏瑜的鲜血竟成了贫民华老栓夫妇为儿治病的“药”这一发人深省的事件,揭示了辛亥革命时期革命者和群众的关系,批判了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严重脱离群众的错误,从一个侧面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从而启示人们:只有发动群众,革命才能胜利,中国才能得救.大多数分析文章也采取这样的主题说.《药》的主题主要在于批判辛亥革命脱离群众的错误吗?我们以为这样归纳是脱离作者和作品的实际的,其理由如下:

    1981年02期 33-34+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 论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

    严在宽

    <正> 辛亥革命是“顺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孙中山语)的.因为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国家民族的存亡迫在眉睫,凡爱国人民,无不痛心疾首.要扭转这种危险的局势,只有走民族民主革命的道路(反帝反封建).这是历史的必由之路,没有第二种选择.回顾一下历史.我们这个延续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在清朝,又成为阶级牢狱和民族牢狱.直到十九世纪中叶,中国人民还没有跨出黑暗的“中世纪的门槛”,人民的苦况是难以笔墨形容的.

    1981年02期 35-37+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 辛亥革命吴兴人物简介

    徐重庆

    <正> 一、姚志强姚志强,字勇枕,一作永成,别署永贞,吴兴织里村人.一八八○年生.是反清文学团体“南社”中的革命实践者之一.姚在上海求学时,就专攻理化,能制造炸弹,因此结识了秋瑾.不久,秋即邀他到绍兴,在徐锡麟创办的革命联络机关大通学校任教,宣传革命,姚加入光复会,与王金发等同事,以手戴金戒指为暗号,密谋起义.一九○七年七月六日,徐锡麟刺安徽巡

    1981年02期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 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词

    徐青

    <正> 一、从外国货说到外来词今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见到的,来源于外国的东西,相当多.例如:沙发、吉普、尼龙、涤纶、马达、坦克、柠檬、苏打……,简直多得举不胜举.可是,当我们谈到和用到这些东西的时候,我们未必都会考虑到与此有关的一个语言问题,即外来词(也叫借词)的问题.外来词或借词是发生在不同民族或国家之间的一种词语借贷的现象.在现代世界上,完全闭关自守、根本不与外界接触的民族和国家大约已经不多了,因此,不同的民族语言之间在词汇材料上的互相借用、相互吸收,以丰富自己的语言,这已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不论是发展水平高的国家所使用的比较发达的语言,还是发展水平较低的民族所使用的比较不发达的语言,都不会例外.

    1981年02期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 语法教学中的析句方法问题

    潘国荣

    <正> 师范院校和中学的语法教学需要有一个统一的语法体系和统一的析句方法.目前,汉语语法教学在语法体系和析句方法上都存在着分歧.各种语法体系的相互干扰,使教师、学生都感到很吃力,费时多,收效小,不能很好达到语法教学的目的.如果有了一个统一的教学语法体系和统一的析句方法,那么,学校的语法教学、特别是师范院校和中学的语法教学必将有较好的效果,有一个新的发展.我们之所以特别提出要有一个统一的析句方法,是因为分析句子的结构是语法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当前,在各级、各类学校的语法教学中,一般采用两种分析句子的方法,即句子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根据培养目标和语法教学的目的要求,师范院校的语法教学采用哪种析句方法好呢?本文拟对这个问题简略地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981年02期 4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 “右文说”探讨

    刘宗德

    <正> 汉字“六书”的第三种称为“形声”.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指出:“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用形声的方法造字,冲破了造字的许多限制,为汉字数量上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它是汉字发展的最高阶段.《说文》收录的字有一半是形声字.现在通行的汉字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形声字,可见形声这种造字方法具有多么强的生命力.

    1981年02期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 茅盾短篇小说语言特色初探

    俞正贻

    <正> 茅盾同志是当代的语言大师、伟大的革命文学家.他一贯重视作品的语言质量.他认为文学语言一定要健康、纯洁、生动、朴实.他身体力行,在数以千万字计的浩如烟海的作品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言语风格,为我们开创了一种崭新的文风.他的作品总是朴实而富形象,准确而富力量,简练而富光彩.现在,我们试以茅盾同志的《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短篇小说和随记《故乡杂记》为范例,从四个方面谈谈茅盾同志作品的语言特色.

    1981年02期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 湖州与苏轼的思想演变

    王树芳

    <正> 苏轼到湖州,据《苏东坡集》(七集)诗文所载,参以其他资料,算起来,不下五次.第一次,在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熙宁四年十一月,苏武通判杭州.次年十二月,受转运司差遣,赴湖相度堤岸利害.这在《将之湖州戏赠莘老》、《画鱼歌》、《吴中田妇叹》、《和邵同年戏赠票收秀才三首》、《游道场山何山》、《赠孙莘老七绝》等诗及《墨妙亭记》中均有所反映.据王宗稷《东坡先生年谱》(以下简称《年谱》)记载,在赴湖后,“是岁又作送杜子方诗,及腊月游孤山访惠思二僧有诗”.从行文来看,似乎苏轼于“腊月”即返杭.但在《苏东坡集·前集》卷四和王十朋撰《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

    1981年02期 6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0k]
  •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注释、标点商榷(上)

    王伟民

    <正> 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无论从选材方面看,还是从解题、注释、标点等方面看,在目前来讲,不失为是高校文科教材中一部较好的教材.但是,连城白璧,或有微瑕;智者千虑,或有一失;其中也不无可以商榷的地方.本文不揣浅陋,想就《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一分册(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七九年版本,以下简称“课本”)中的注释、标点方面,发表一些不同看法.笔者才疏学浅,舛误难免,万望大家不吝指正.

    1981年02期 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 独创与继承——读诗札记

    庄苇

    <正> 文学写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所以叫创作.因袭模仿,拾人牙慧,缺乏独创精神,所以不足取.“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以动写静,更见其静;王安石似乎不大懂得这种深一层的写法,曾对黄庭坚说,古诗“鸟鸣山更幽”不如“不鸣山更幽”好.他自己写了一首《钟山即事》的绝句:“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绝句三百首》中选了这首诗,选注者在诗后的说明中说:“诗的最后一句,套用一句前人诗句,只略加改动,却把诗意推进一层…….

    1981年02期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赏析

    陶瑞芝

    <正> “江城如画里,山晚(沈德潜《唐诗别裁》作“山晓”)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701—762)的《秋登宣城谢脁北楼》.据黄锡珪《李太白年谱》,作于天宝十三年(754年)八月.其时,诗人已五十四岁,因遭杨玉环、高力士、张垍等谮

    1981年02期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 《渔父词》及其作者

    杨重明

    <正> 每当烟花三月,江南春色趋浓之际.天目山麓,苕溪两岸更是山明水秀,景色分外宜人.特别在安吉、长兴、吴兴一带,时值春风和煦,酥雨丝丝,碧波荡漾,烟柳翠桑,山花烂漫,绘出了一幅优美的丝绸之府、鱼米之乡的迷人画卷.此时此景,读唐代张志和的《渔父词》则倍感心旷神怡,耳目为之一新.

    1981年02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克雷洛夫寓言浅论

    吴士余

    <正>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衰落于二十世纪初.将近一百年的俄国文坛,涌现了一个群星灿烂,彪炳辉映的现实主义作家群.他们的批判锋芒针对封建农奴制,后来也触及资本主义制度,在思想和艺术上都达到了相当高度.在这个伟大的作家行列里,伊·克雷洛夫则是一颗光采熠熠的北斗星.

    1981年02期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 英国文学中的罗宾汉故事——介绍水浒式的英国农民英雄

    蔡一平

    <正> 罗宾汉的故事在英国流传了几百年,罗宾汉跟他快活的伙伴,在英国人民当中一向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英雄人物,到了近代,他的故事更为欧美各国的读者所熟悉与爱好.法国著名的文学史家泰纳,在他的《英国文学史》中,拿巴奴奇和费加罗①跟罗宾汉来对照,这是法国人眼中的看法,巴奴奇和费加罗都是来自民间的人物,自从拉伯雷和博马舍把他们写进自己的作品中,他们成了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典型,但是巴奴奇和费加罗跟农民起义都沾不上边,也许泰纳在法国文学中找不到一个如此鼎鼎大名的法国农民起义的英雄,因此

    1981年02期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 描写技法例说

    周仲光

    <正> 记叔文的基本表现方法是叔述和描写.叙述亦称叙事,以事件或故事的发生、发展结局及相互间的因果关系为基本内容,从时间范畴表现出它们的流动程序,并把组成事件或故事的各个因素扭结成整体,构成作品的梗概,故具有概括性和介绍性的特点;描写则从空间范畴显示事物的具体清状,用以充实、扩展事件或故事的各个因素.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生活景象,有着具体性和显示性的特点.如果把叙述比作纵向发展的经线,那么描写就是横面铺开的纬线,在经纬交织的过程中描绘出生活的画面.因此,一篇优秀的记叙作品,除了巧设线索、有条不紊的叙述之外,主要靠生动、形象的描写.例如:

    1981年02期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 英语语法发展简介

    胡鑫镛

    <正> 语法是语言规律的理论概括,随着语言的变化而发展.语法一旦形成为一门科学,则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有其自身的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它反映了人们对客观语言规律认识的逐步深化和全面化的过程.现代英语语法,既是现代英语语言规律的理论概括,也是历史的英语语法的发展和延续.无论是类型结构语法(class-structure grammar)、结构语法(structurel grammar),抑或是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grammar),都可以从英语语法的发展史中,找出其渊源和师承关系.因此,对英语语法的历史追溯,将有助于对英语语法的现状的认识.

    1981年02期 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 来稿摘要

    <正> 湖州中学蒋琦亚同志来信,讲他先后接到五十、六十年代高中毕业生的来信,他们在教学、科研和其他各自岗位上,深深体会到中学时代语文程度的好坏,直接影响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而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状况使人感到非常不安,表现在高考时,理科班学生的数、理、化成绩各在80—90分之间,而语文成绩只是在40—60分之间.造成上述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有的学校对语文教学没有引起应有重视,认为抓数、理、化见效快,容易出成绩;其次是小学和初中学生语文要求不衔接?再次有的学校师资水平不高,讲授不得法,加之社会上重理轻文思潮的影响,学生家长对子女的学习,也往往强调理科而忽视文科.根据上述状况,作者呼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应把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放到议事日程上来,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地把中学语文教学提高到应有的水平上来.

    1981年02期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 桐乡罗家角遗址考古略谈

    张梅坤

    <正> 罗家角遗址在桐乡县石门公社利星大队,因座落在罗家角村而得名.一九五六年发现、一九六一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七九年配合农田基本建设,在省文管会主持下进行了科学发掘.揭露面积1338平方米.发现了重要的遗迹和遗物,取得了较大的科学成果.不少干部群众前来参观,不少专家学者前来考察.罗家角遗址成了考古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普通的乡村也成了人们注目向往之地.罗家角遗址有什么奇特?又有什么价值!本文就发掘所得,作粗略地介绍.

    1981年02期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 词二首

    舒广

    1981年02期 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 编后记

    <正> 本期“学报”在集稿过程中,适逢鲁迅诞生一百周年和辛亥革命七十周年,我校教师和外地作者纷纷惠赐稿件.为表示对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和对辛亥革命先烈的纪念、学习之情.本刊特编辑两组文章,以飨读者.

    1981年02期 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 下载本期数据

期刊名称: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创办日期: CreateDate
主管部门: 中共湖州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 湖州师范学院
刊期: 月刊
电话: 0572-2322051
Email: xuebao@zjhu.edu.cn
国内统一刊号(CN): 1009-1734
国际标准刊号(ISSN):33-1018/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