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 如何以党的十二大精神培养和造就新的一代大学生

    王水

    本根编辑部于今年一月二十一日召开“以党的十二大精神培养和造就新的一代大学生”主题座谈会.有各科室代表参加,校党委副书记唐平仪同志亲临指导.现将与会部分同志发言摘要刊载于后:

    1983年01期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针对学生思想现状及其心理特征进行共产主义教育

    裴磊

    <正> 胡耀邦同志在《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中.指出:没有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那么,怎样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呢?教育是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的活动构成的.我们要用共产主义的思想来教育和培养学生,首先就要提高自身的马列主义水平.同时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情况,并根据其特点来进行教育,教育过程中还要讲究艺术性和科学性.

    1983年01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 努力把“特别重要的责任”担负起来

    张鉴安

    <正> 党的十二大制定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斗纲领,规划了现代化建设的科学蓝图,展现了社会主义事业的美好前景.胡耀邦同志在报告中突出地强调了在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方针,提出了对青年“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加强党的历史和党的革命传统的教育”,“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纪律教育”,以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者的重大任务.而且胡耀邦同志还指出:教师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担负着特别重要的责任.而我们的学

    1983年01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 务必在“实在”、“细致”上下功夫

    许莉萍

    <正> 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是十二大的重要内容之一.我校是师范专科学校,今天的学生将是明日的教师,要使他们能成为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成为雕琢心灵美的巧匠,首先要立足于今天的培养和教育.要能深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贯彻十二大精神,我认为要在“实在”、“细致”方面下功夫.实在,就要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表现状况,实实在在,有的放矢地做些工作.细致,就要透过某些表面现象,深入调查研究,把握真情实况,细致地进行诱导、教育.

    1983年01期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 加快步伐培养更多的又红又专的人材

    王荣德

    <正> 党的十二大的报告中指出:教育既是我们今后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把教育提到这样重要的地位,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我们物理科全体教师通过学习和讨论,热烈拥护党的十二大制定的正确纲领,同时也深感自己的任务光荣,责任重大,决心努力贯彻十二大精神,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大学生,为开创教育事业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1983年01期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 贯彻“十二大”精神,培养合格人才

    朱伟

    <正> 党的十二大把教育作为战略重点之一,并强调“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就向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师范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重要的任务.为了完成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就要求每一个在校的大学生都充分利用宝贵的学习时间,努力学政治、学文化、学科学,学习一切为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对师专化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就必须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化学专业,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以及一定的组织工作能力,能够胜任初中的化学教学工作.

    1983年01期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 立志为振兴中华而教而学!

    张建中

    <正> 我们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每个教育工作者不论在课内或课外,自觉或不自觉,每日每时都以自己的言论行动影响着学生,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业务才能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纯粹“教书不教人”的事,问题只在于用什么思想和什么方式教人而已.因此,我们必须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言传身教,努力培养学生具有共产主义的思想品德情操.

    1983年01期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 以十二大精神办好图书馆

    康福英

    <正> 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战略方针,胡耀邦同志在报告中讲到了图书馆等项文化事业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我们学习十二大文件,结合实际工作,深深感到图书馆工作者的责任重大和光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图书馆的性质和任务也在发生变化,它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步地被我们所认识并得到应有的重视.图书馆既不能象过去的藏书楼那样,从版本价值出发,只是收藏历代图书资料,保存图书文化遗产;也不同于一个时期以来把图书馆当作单纯的文化机构,只供人们工余课外阅读的场所.科研和高校系统图书馆除了

    1983年01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学习马克思的治学精神——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

    朱健安

    <正>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往往是通过秘密地阅读《共产党宣言》认识马克思的,在新中国成长起来的后辈则从小就听老师讲马克思的故事了.不论是马克思的生平还是著作,都象磁石一样,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在人们的心灵上打下深深的烙印,鼓舞人们在共产主义旗帜下前进.本文打算讲讲马克思的治学精神,以激励我们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四化而学习,并以此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

    1983年01期 1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3k]
  • “如果他还健在,很可能是坚决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论朱执信

    陈梅龙

    我国学术界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这一课题一向有不同看法.较多的人认为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始于“五四”时期李大钊、陈独秀等为代表的具有初步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本文作者认为未执信也是早期宣传马克思主义者之一.朱执信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著名的理论家和活动家,他早在1905年就片断地介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并摘译《共产党宣言》.我们认为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探讨,是很有意义的事,这将有助于中国近代思想史的研究.希望大家能发掘更多的资料,揭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真正的历史过程.

    1983年01期 2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5k]
  • 马克思、恩格斯是为革命而学外语的典范

    张建中

    <正> 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创始人、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同时也是杰出的语言大师,是为革命而学外语的典范.“外国语是人生斗争的一种武器”.这是马克思留给我们的一句名言.在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的一生中,马克思、恩格斯熟练地运用外国语这个武器,传播真理,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给我们作出了光辉的榜样.每逢听到为什么学外语和怎么学外语这个问题,我就想起马克思、恩格斯为革命而学外语的光辉事迹.

    1983年01期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 我校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活动侧记

    <正> 今年三月十四日,是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逝世一百周称念日.我校根据教育部《关于高等院校开展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纪念活动的通知》精神,制定了纪念活动的计划,并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宣传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和在中国的伟大胜利,宣传党的十二大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密切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功绩,向全校师生员工进行了一次广泛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

    1983年01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鲁迅与东欧文学

    孙席珍

    <正> 鲁迅先生早年弃医就文,是为了唤醒国魂,复兴中华,张民族之正气,扬国民之精神.由于他认为“国民精神之发扬,与世界识见之广博有所属”(《摩罗诗力说》),所以从仙台回到东京后,便到处搜求西方各先进国家之科学文化典籍,普遍予以涉猎.尤其对于近世各种启蒙学说,再三致意,勤奋攻读,孜孜不倦.几年以后,他又认识到“欲救中国,须从文学始”,他在署周作人之名写的《域外小说集·序》中说:“我们在日本留学的时候,有一种茫漠的希望:以为文艺是可以转移心情,改造社会的.因为这意见,便自然而然的想到介

    1983年01期 36-4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3k]
  • 一则应该纠正的史实——鲁迅《无题》诗(“禹域多飞将”)手迹发表年代

    徐重庆

    <正> 禹域多飞将,蜗庐剩逸民.夜邀潭底影,玄酒颂皇仁.鲁迅的这首五言绝句,查《鲁迅日记》,知道是在一九三三年六月二十八日书赠黄萍荪的.当年黄萍荪在杭州《东南日报》任记者,却并不认识鲁迅,这首诗是通过郁达夫转求得来的.抗日战争期间,黄萍荪的家遭日本侵略军的洗劫,鲁迅的这幅珍贵手迹,也就被偷传到日本.一九五六年八月,鲁迅夫人许广平访问日本,意外地见到了这件珍物.原来这幅手迹已经转手,这时已被为和平事业而努力的日本反原子弹、氢弹大会的事务总长安井郁所收藏.他出视这幅手迹,请许广平鉴别真伪.许广平在感慨之余,回忆当年鲁迅写了这幅诗的手迹后的情况时说:“凡有青年的要求,鲁迅是尽可能替他们办的.待到寄出不久,鲁迅的

    1983年01期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福斯塔夫性格初探

    罗志野

    <正> 福斯塔夫爵士(Sir John Falstaff)是莎士比亚在他的历史剧《亨利四世》上、下两部中所塑造的一个人物.这部剧本是莎士比亚于34岁时(1598年)写成的.一经上演,福斯塔夫这个人物便征服了观众,成为街头巷尾议论的话题之一.特别从十八世纪开始,莎士比亚学者便风起云涌,对福斯塔夫的兴趣日增,研究的文章络绎不绝.福斯塔夫不仅成为各阶层人民议论的话题,甚至臆想出来的福斯塔夫画象也成为招揽生意的广告和装潢门面的画片.福斯塔夫不仅为资产阶级学者们所赏识,而且也为无产阶级学者们所重视.恩格斯就非

    1983年01期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2k]
  • 文学的“本质论”还是要详写——关于“文学概论”教材改革的一点意见

    姜开成

    <正> 文学理论是文学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对文学创作、文学评论、文学研究、文学鉴赏都负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特别是我们的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科学性最强,更应担负起它的指导重任.在大学文科教学中,“文学概论”这门课,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基本原理的概述,是中文系(科)的主要基础课,可是,至今人们还不曾见到一本令人满意、深受欢迎的教材.笔者认为,“文学概论”教材应该具备这样四个特点:一、彻底肃清了“左”的影响,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并在各个章节得到充分的体现;二、既令人信服地阐明了文学的本质论,又恰如其分地加强了作家的创作论;三、高度

    1983年01期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 谈谈教学反馈问题

    傅小弟 ,钟风良

    <正> 美国数学家维纳奠定控制论以来,随着反馈原理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教学反馈问题也就越来越引起教学研究工作者的注视.反馈,俗称“回输”或“回授”,“馈”就是“馈送”的意思.控制论的奠基者维纳认为:“反馈是控制系统的一种方法.即将系统的以往操作结果再送回系统中去.如果这些结果能用作评定系统及其调节情况的数据,这就是控制工程中的简单反馈;如果在操作过程中返回的信息,能改变系统操作的总的方法和总的模式,这就是一种完全可以称之为学习的过程.”(维纳《维纳著作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年

    1983年01期 56-6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1k]
  • 加强“双基”与发展智能——中学语文教学原则探讨

    章子林

    <正> 语文教学原则是语文教学长期正反两方面实践的经验总结,它体现语文教学的固有规律,是决定语文教学过程顺利进行的基本原理.教学原则对教学过程起着巨大的理论指导作用,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遵循的准则,它一旦被语文教师所认识和贯彻,就会变为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物质力量.因此掌握一般的教学原则十分重要,这是一个语文教师“懂行”的表现.

    1983年01期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8k]
  • 探索中师语文教学师范性的规律

    姚庚荣

    <正> 中等师范学校的语文教学必须体现“师范性”,这是由中师语文教学的任务和要求所决定的.中师《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中等师范学校语文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能够在掌握较系统的语文知识的基础上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现代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具有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能力.”显然,同普通中学相比,中师语文教学的任务,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具有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能力”;而要具有这个能力,就必须在“听、说、读、写”几方面有更高、更全面、更具体的要求.这几年来,我们根据教学大纲的这个总的要求,进行语文教学师范性的一些探索,具体的做法和设想如下:

    1983年01期 66-68+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 试析《一件珍贵的衬衫》的句法结构

    潘国荣

    <正> 在课堂上讲授语法,往往由教师自己选用典型的、合适的例句,困难较少,容易讲清楚.而对整篇文章作语法分析,就不能回避不易分析的难句.因此对师范院校中文专业的学生来说,进行全文语法分析是一种必要的基本训练,有利于将来从事语文教学工作.这里,我们就初中语文教材《一件珍贵的衬衫》试析每个句子的成分,其中对一些比较特殊的难句所作的分析,不一定确切,请读者指正.

    1983年01期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 鉴别文言文中的名词活用为动词的多种方法

    张远

    <正> 名词活用为动词,是有方法可以鉴别的,是有规律可循的.如何鉴别呢?其中有啥规律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研究名词在句子结构中所处的地位,分辨它的意义与使用特点,再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如此,便能鉴别,便能找出并掌握住其内在规律.鉴别的方法,大体说来,有如下十二种.一、在句子中,当名词带上了宾语,就活用为动词.因为名词不能带宾语,只有动词才可以带宾语.(名词+宾语)的关系,是述宾的关系.例如:

    1983年01期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 中学语文教材的古诗句法讨论

    钱嘉猷

    <正> 古典诗歌的语法结构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诚然,诗歌既被称为“人心之感物而形于言之余也”,其意境就不是一般语言所能表达,要是硬性地用散文语言的规律去分析,势必失之于呆滞,反而背离了诗家语言的妙用,损害了诗作的意味.然而对初学者来说,如果毫不理会诗句的语法结构,就不能懂得诗作的基本内容,或者一知半解,甚至误解了原意,那末也就谈不上欣赏了.因此对古典诗词的语法,特别是那些不同于散文的语法进行一番分析,对初学者还是有必要的.

    1983年01期 7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3k]
  • 党的“一大”在南湖开会经过

    <正> 一九二一年七月,在第三国际的帮助下,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讨论当前的政治形势、党的基本任务、党的组织原则和领导机构等问题,中心任务是讨论建立全国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会议后期的一个晚上,刚宣布开会不久,一个形迹可疑的人突然借故闯入会场,引起与会者的警惕,于是立即休会撤离.不一会儿.租界武装巡捕果然包围并搜查了会场.虽然没有造成损失,但会议已不能在上海进行.

    1983年01期 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岳阳楼记》名句辨释

    钱威

    <正>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宋代大政治家、大文学家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如何正确理解这一千古生辉、鼓舞人心的名言警句,关系到对全文和作家思想的评价.列宁说:“卓绝地坚持哲学中的严格的历史性,反对把我们所能了解的而古人事实上还没有的一种思想的‘发展’硬挂到他们名下.”(《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一书摘要》1915年《列宁全集》第38卷第272页)《全日制十年制初中语文课本第六册》对这一名句的注释是这样的:“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先,在……之前;后,在……之后.”我们认为,这样的解释,似乎有把我们今天的“思想”“硬挂”到古人“名下”之嫌.

    1983年01期 83-8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 长兴历代方志考

    陈光贻

    <正> 方志目录专书,始于清光绪间缪荃孙所编《学部方志目》,著录一千二百余种,始有公藏方志目录.民国初任凤苞聘沙彦楷、瞿宣颖编《天春园方志目》,著录一千余种,又有家藏方志目录.其后朱土嘉汇集公私藏家书目,访查国内外方志,编成《中国地方志综录》,著录七千余种,于是方志目录学兴焉.其时瞿宣颖撰《方志考稿》,而有提要之作.张维编《陇右方志考》,洪焕椿作《浙江方志考录》,又有方志考录之目.曩者我曾与朱士嘉、瞿凤起二先生谈论方志考录,非徒考书名卷数,作者版本而已;倘若注录详明,则郡邑之沿

    1983年01期 85-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8k]
  • 吴承恩在长兴

    夏星南

    <正> 明代《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江苏山阳县(今淮安县)人,约生于明弘治十三年(一五○○年),卒于明万历十年(一五八二年).吴承恩少时有文才,被称为“淮自张文潜后一人而已.”(宣统《长兴县志》卷三十一上)可是,在科举上竟至“屡困场屋”,直到他四十五岁那年(嘉靖二十三年、一五四四年),才得了个“岁贡生”.以后又两次应试,均未考中,直到嘉靖四十五年(一五六六年)才被委派到浙江长兴县做一个小小的县丞,辅佐当时长兴知县归有光管理县政,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官场政治生

    1983年01期 95-96+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 嘉兴地名变迁考

    董绍宁

    <正> 嘉兴是一座有二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它的名称经过多次变更.现在嘉兴是三国时确定,一直沿用至今.嘉兴最古的地名叫长水.关于建置的时间,有两种说法:一是“周敬王六年置长水县.”《嘉禾至元志》引《嘉禾记》;一是“嘉兴本号长水县,周敬王十年置.”《嘉禾至元志》引《吴地记》.(周敬王六年是公元前514年,周敬王十年是公元前510年).这两种不同的说法有一些共同的条件:一、都在周敬王时期,二、六和十都是个位数字,而这两数字的书写也比较相近,可能是前人抄书时的笔误.如果要确定一个建置的年分,应定在周敬王十年(公元前510年).嘉兴的历史如果从长水建置算起,到现在已有二千四百九十二年了.

    1983年01期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海盐名人张元济

    何成穆

    <正> 张元济先生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一八六七年出生于书香门第.从他的九世祖起,每一代都有著作问世.张元济的父亲张森玉,历任广东省惠东、陵水等知县,因此张元济的幼年是在广东度过的.十二岁时,因父亲病故,随母返回故乡海盐县.张元济从小受家学熏陶,读书勤奋,因此他在一八八六年中了秀才,一八八九年中举,一八九二年中进士后,即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后改为刑部主事,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张元济积极主张变法维新,后来戊戌变法失败,张元济受到“革职永不叙用”的处分.

    1983年01期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 南浔三大藏书家

    林黎元

    <正> 蒋汝藻字孟蘋,南浔人,生于光绪二年(1876),甲午科举人.他的祖父蒋维培为南浔有名的藏书家,有《丽嬴馆书目》,藏宋本22种,元本37种,明本43种,御题《永乐大典》原本六册,还有一些手抄秘本,约190余种.至蒋汝藻更形扩展,编《传书堂书目》,有宋善本83种,元本102种,明本863种,并以1500银元觅得宋刊孤本《周密草窗韵语》一册,即以书名题其书斋,称密韵楼.刻《密韵楼丛书》七种,海宁国学家王国维曾编《密韵楼藏书志》

    1983年01期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 日本静嘉堂文库

    刘初霞

    <正> 财团法人静嘉堂由岩崎弥之助(1851—1908、弥太郎之弟,三菱第二代社长)和小弥太(1879—1945、三菱第四代社长)父子二代设立,藏有大约20万册古典书籍(汉文书籍12万册,日文书籍8万册)和多达五千件的日汉古代美术品.明治年代,在人们偏重西欧文化的情况下,弥之助氏却十分看重那些在当时往往被轻视的东洋固有文化,并惶恐它失散,因此他于明治25、26年(1892—1893)起正式开始收集这些文化遗产.后来又由他嗣子小弥太氏加以扩充.

    1983年01期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 归安皕宋楼

    王增清 ,顾忠国

    <正> 清末同治、光绪年间,归安(今浙江湖州)曾有一座遐迩闻名的藏书楼,名曰“皕宋楼”.它所藏宋版刻本,号称两百部,故名“皕宋”.连同其它所藏,共二十万卷.它与同时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杭州丁氏八千卷楼,聊城杨氏海源阁并称海内四大藏书楼.有“四部之菁英,旷世之鸿宝”的美称.但是,有关皕宋楼的情况,因留存下来的史料较少,一般已不为今人所知.因此,笔者根据调查与搜集到的一些资料,介绍如下:

    1983年01期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 湖州历代作家小传

    屠鸿生

    <正> 湖州,向为浙北重镇.这里西邻天目,山峦起伏绵亘;北傍太湖,河湖港汉纵横;土地肥沃,物产殷富,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美称.湖州,又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早在秦代,这里就设置乌程县,相传有善酿酒的乌、程二姓居此,故名.三国东吴宝鼎元年(公元266年)在这里置吴兴郡.隋仁寿二年(公元602年)置州,因地滨太湖,得湖州名.自古来,湖州也是名人、学士荟萃之地,不少文人作家诞生于此,其中也不乏名闻海内、给后世深远影响者.本文试将湖州历代较有名的作家作一汇编,并录小传于后,以飨读者.文中所举人物仅笔者根据手头现有资料进行整理、摘编而成,既不能尽全,又不能尽美,且免不了谬误之处,望读者指正.

    1983年01期 107-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 下载本期数据

期刊名称: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创办日期: CreateDate
主管部门: 中共湖州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 湖州师范学院
刊期: 月刊
电话: 0572-2322051
Email: xuebao@zjhu.edu.cn
国内统一刊号(CN): 1009-1734
国际标准刊号(ISSN):33-1018/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