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 自然主义语言学概说

    徐青

    <正> 自然主义语言学是普通语言学中的一种学说。它是自然科学对语言学渗透的产物,是德国语言学家施莱赫尔(August schleicher.1821—1868)和缪勒(Max Muller.1823——1900)所建立的一个学派。施莱赫尔著作甚丰,主要有《印度日耳曼语比较语法纲要》、《德语》和《比较语言学研究》,晚年还写了《达尔文的理论和语言学》和《论语言对人类自然史的意义》等小册子,鲜明地表达了他对语言所采取的自然主义观点。缪勒的代表作是《语言科学讲话》一书,与施莱赫尔的著作是同一时期出版的。

    1986年04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 “两拍”所见方言词语及句式

    徐静茜

    <正> 明末凌濛初所撰《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与同时代冯梦龙所编《喻世名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世称“三言两拍”,在我国小说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这些话本集或拟话本小说集虽有明显的封建糟粕,但不乏民主性精华。小说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不少人物形象富有个性,这当然是它们拥有广大读者的根本原因。但是,应该看到,小说语言的白话化使得小说的交际对象跳出“士人”的圈子,交际范围大大扩大了。 由于“三言”的作者冯梦龙系江苏吴县人,“两拍”的作者凌濛初系浙江乌程(今湖州)人,都属吴语系统的文人,而且都用白话写作,这就使话本集中不时出现吴方言的词语或句式。尤其是后者,语言更接近口语,更为流畅自然、明白易懂,它是研究吴方言的极好资

    1986年04期 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5k]
  • 卓越的讽刺文学——试论《故事新编》

    徐越化

    <正>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讽刺作家,也是世界讽刺艺术的大师,他的全部创作几乎都带有深刻的讽刺特征,为世界讽刺文学作出了巨大贡献。 《故事新编》是鲁迅第三部小说集,收历史小说八篇,出版于一九三六年一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多年来,《故事新编》被翻译成英文、法文、西班牙文等多种译本,被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南斯拉夫、法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苏联等国翻译出版,在世界各国发生广泛影响。 鲁迅对《故事新编》颇多谦词,如“内客颇有些油滑”,“除《铸剑》外,都不免油滑”,“游戏之作居多”……,其实,这倒从某种角度说明了《故事新编》的艺求特征——讽刺。

    1986年04期 20-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8k]
  • 1936:鲁迅与茅盾

    李广德

    <正> 鲁迅和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两位奠基者和开拓者,是驰誉世界文坛的两位文学巨匠,也是为中国新兴的革命文学事业共同奋斗的一对亲密战友。可以说,鲁迅与茅盾之间既是“主帅”与“大将”的关系,又是一对足为世人尤其是文学家楷模的忘年交。将鲁迅与茅盾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但限于篇幅,本文仅就鲁迅与茅盾在一九三六年的文学活动和战斗友谊作一些探讨,以纪念鲁迅逝世五十周年。

    1986年04期 28-36+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9k]
  • 论鲁迅的新诗

    吕洪年

    <正> 鲁迅在一九三四年写《集外集·序言》时说:“……我也做了几首新诗。我其实是不喜欢做新诗的——但也不喜欢做古诗:只因为那时诗坛寂寞,打打边鼓,凑些热闹,待到称为诗人的一出现,就洗手不作了。”这话虽是事实,但也不无自谦的成份。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鲁迅积极倡导新诗,不仅有创作,有评论,也有翻译。他在新诗这块园地上辛勤地劳作,取得的成绩是不小的,应当载入我国现代文学史的史册。

    1986年04期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k]
  • 《野草》艺术魅力浅探

    吴彧

    <正> 对于“文学是什么”一题历来众说纷纭: “文学是苦闷的象征”,“文学是白日梦”,“文学是逃避”,直至目前的文学是人类心灵自由的象征”……。这一切对文学的解释无不道出一个奥秘——文学正是在精神的世界里还给人类本该有的自由与完善;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人类可以美满地实现其追求自由的精神本质,可以尽情地实现现实世界对这精神本质的束缚和压抑而产生的苦闷。这片神奇的土地不只为创作主体作家所拥有,更为接受主体的读者而开辟。这不仅就创作主体而言,其所以把自己的文字公之于众,成为作品,而不放入抽屉作为供自己欣赏的日记,这是因为他在感情得到自由发泄的同时,还需要有世界上别的更多的心灵去理解,去共鸣,且是因为作品一旦进入接受过程,也便成了接受者“浇心中块垒”之“他人杯酒”。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实现作品的社会意义,也只有在阅读过程中,作品自身的美学价值,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然而,“阅读活动就其结构来说,首先是

    1986年04期 43-4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 阿Q的“革命”与“精神胜利法”

    邱林

    <正> 对于阿Q的“革命”,黄修巳的观点较有代表性,他说,“由于他(阿Q——笔者)有革命的潜在要求,因此当辛亥革命高潮来到的时候,阿Q也就比较快的振奋起来了。他向往革命,要投革命党,所以我们看《阿Q正传》的后半部,他那种‘精神胜利’就少了。”(中央电大《现代文学》)但是,这种阿Q的“革命”与精神胜利法相“脱离”的观点却是我们不敢苟同的。 一 在阿Q身上,精神胜利法是其主要表现,它成为阿Q这个典型人物的性格内核。试想,如果没有精神胜利法,还成其为“阿Q”吗?它是人物的性格内核,也是小说的核心。它贯穿在整篇小说中,随着情节的进展,阿Q始终都未超越它的束缚:

    1986年04期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 鲁迅教育思想与“三个面向”

    钱威

    <正> 鲁迅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教育家。他从一九○九年至一九二八年先后在杭州、绍兴,北京、厦门、广州,上海等大中学校执教,担任过中学教员、教导主任、校长、大学讲师、教授、系主任、教务主任等职,并在教育部工作八年。他直接从事专业革命文艺工作是最后十年。鲁迅为人民教育事业付出了他生命历程中的大部分时间,而且鲁迅从事革命文艺工作的目的在于教育,“文艺可视为教育的手段。”在当今教育事业腾飞之日纪念鲁迅逝世五十周年,应当充分认识和提高他作为伟大教育家的历史地位。 本文拟联系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对鲁迅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作一些探讨。

    1986年04期 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k]
  • 爱憎分明 鞭辟入里——《圣彼得的伞》从小说到电影

    蔡一平

    <正> 匈牙利著名小说家米克沙特(1847—1910)的小说《圣彼得的伞》,触及的主要是个遗产问题,只是因为这笔遗产转成了银行支票,它在不意中失踪了,这就成了一个谜。在十四年之后,它被追踪到一个犹太老头(买卖旧货的老梅茨)手中的那把旧红伞,而这个老头死无踪迹也已经十四年了,于是生化出了整部有趣的小说。 老梅茨在小说中出场的机会极少,可是他却成了小说中关键性的人物,这个规矩的犹太老头,有一把大胡子,斑白的头发,驼背上挎着个包裹,闯街穿巷,走遍贝斯特勒策巴纳城乡去收购旧货。他手里拿着一根把儿弯弯象条猪尾巴似的手杖,模样可象教堂中圣彼得的圣像。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贝斯特勒策巴纳城(下文简称贝城)一家富翁的遗产拍卖场上,以两个福林的廉价收买了一堆杂物,其中就有这把旧红伞,又是一个偶然的场合,他来到一个穷山沟格洛柯瓦村,刚巧一场暴雨即将淋湿那放在屋檐下篮子里的小女孩,老梅茨经过那

    1986年04期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 自然,清淡,真诚——论老庄“法天贵真”的审美趣味

    王凌青

    <正> 老子认为“道”是“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老子·五十一章》)的,所以说: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 “道”是指客观自然规律,兼有“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老子·二十五章》)的永恒绝对的本体之义。“自然”即天然,自然而然,指万物非人为的本然状态。老子认为,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以自然为法则。这就是老子对“道”的性质的概括。冯友兰先生指出,这构成了一条自然的不变规律。庄子继承和发挥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提出了“法天贵真”的主张,表现出重视自然、清淡、真诚之美的审美趣味。其含义有以下四点:

    1986年04期 6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0k]
  • 《医古文基础》(文选部分)标点、注释与语译的商榷

    沈光海

    <正> 《医古文基础》一书,由刘振民等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上、中、下三编。上编为文选部分,按医话、医论、传记、序文、内经、诗词六类,收录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医学古文三十八篇。本文第一、第二两部分关于标点、注释的商榷,是就这三十八篇文章而论的。另外,该书中编为基础理论部分,分目录学等八个专题。每个专题的后面都有附文,一共十三篇,均未加标点,阅读的难度较大,而下编最后一部分收有这十三篇文章的译文。本文第三部分关于语译的商榷,是就这十三篇译文而提出的。

    1986年04期 71-80+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9k]
  • 湖州道场山古诗选注析

    王宗浚

    <正> 道场山在湖州城南十里,旧名云峰。昔有如讷和尚辞师出巡礼,师曰:“逢道即止。”讷经此山,遂留。后建寺。又有僧家四庵,惟归云庵极为饶盛。唐诗僧皎然有“空见归云两三片”诗句,因以名庵。道场山顶有塔,名多宝,俗名道场塔。山下原有笑月、息肩、仰高、爱山诸亭。有伏虎岩,瑶席池。往日峰峦秀爽,泉石森布,树木参天,屋舍俨然,为一时之胜境。惜年久荒废,惟山顶多宝塔仍存。

    1986年04期 8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k]
  • 谈文学作品中“打嘴巴”的细节描写

    项文泉

    <正> 高尔基说:“应该采取微小而具有特征的事物,制成巨大的和典型的事物——这就是文学的任务。”作家只有深入社会生活,对丰富多采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进行细致观察,体验、分析、研究,精心选择有特征性和典型性的事物,经过艺术加工,来组成能见微知著、以小见大的细节。富有这样的细节的作品,才有可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对打嘴巴这一生活现象,不少艺术大师写进了自己的文学著作中,虽然仅仅作为一个细节来描写,但对丰富人物性格、深化作品的主题,推动情节发展和烘托环境气氛等,却具有奇妙的艺术效果。

    1986年04期 9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k]
  • 蒋风和他的《儿童文学概论》

    钱江潮,潘子力

    <正> 蒋风在儿童文学理论园地里辛勤笔耕已三十多年了。他悉心研究儿童文学,并于八二年出版了专著《儿童文学概论》。这部书出版后,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好评,被称为“这是解放后第一本系统的儿童文学专著”,它“填补了我国儿童文学理论研究和教材的一个空白”。有些国外学术研究机构及作家也纷纷通过有关部门来函要求寄赠。有的大专院校把《儿童文学概论》作为教材或列入主要参考书目。《儿童文学概论》曾获得一九七八——一九八二年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专著一等奖。本文试就蒋风和他的《儿童文学概论》作一些分析和研究。

    1986年04期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 评蒋风的儿童文学研究

    肖行

    <正> 查阅建国以来儿童文学理论研究文献,无论从质量数量上,都无法忽略蒋风这个名字。五十年代初期,蒋风便开始从事儿童文学理论研究,为了使儿童文学形成一个系统完备的学科,他的研究课题涉猎了三大理论领域:儿童文学作家作品评论,儿童文学史和儿童文学基本理论。 蒋风首先立足作家作品评论研究,为其他课题的设置和深入探讨奠定坚实基础。他从我国丰富的民间文学和古典文学遗产中,“从我国古代鱼龙混杂的儿童读物和其他书画中,披沙拣金地发掘出尚有某些价值的儿童文学作品,做了大量艰辛复烦的工作。”《山海经》,《精卫填海》、《叶限》、《诸子寓言》、《诗经》、《蒙齐故事》、《日记故事》,还有五言律诗,传奇小说等等书籍和篇目都被蒋风从浩瀚的文库中找了出来,并一一加以分析,充分论证了这些神话传说、童话故事、诗歌小说以“无比奇妙的幻想,表现了人类种种不平

    1986年04期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 英语中的歧义句

    桂林

    <正> 根据《朗曼现代英语词典》(Longman Modern English Dictionary),所谓歧义句是指a sentence“having more than one meaning or interpretation”那么英语中为什么会出现一句多义的现象呢?英语中的歧义句又有那些特征呢?本文拟就此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词性不同而引起的歧义。 英语中有三种构词法:复合(Compounding)、变换(Conversion)和派生(derivation)。所谓“变换”是指词性变换,即一个词有一种以上的词性。正因为一个词具有不同的词性,所以在句中可引起歧义。例如:

    1986年04期 105-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 英语反义词研究

    王益民 ,凌如珊

    <正> 一、英语反义词的定义和特点 对于英语反义词(antonym),各种英英词典都下有定义,如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words of contrary meaning to another word(与另一个词意思相反的词);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 of the Amerccan Language: a word that is opposite in meaning to another word (意思与另一在词相对立的词);Longman Modern English Dictionary: a word which means the exact 'contrary of another (意思与另一个词正好相等的词);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a term which is the opposite or antithesis of another, a counter term (与另一个词意相反或对立的词,

    1986年04期 110-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 概念也是一个系统

    隋庆华 ,耿兆林

    <正> 任何一门科学都是关于概念及概念间相互关系的体系。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的质、量规定性的思维形态。概念所反映的思维对象都是一个系统,概念本身也是一个系统。 目前,研究各类系统的人越来越多,诸如,行政统系、经济系统、教育系统、工程技术系统等等。有关系统的新学科,例如系统科学、系统工程等也不断涌现。即使如此,却很少有人把“系统”和“概念”联系起来。常见思维系统、系统思维,却少见概念系统、系统概念。本文试图就“概念也是一个系统”的命题作一些粗浅的分析。

    1986年04期 116-11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 对社会扩大再生产实现条件问题的商榷

    侯玉琪

    <正> 在一些政治经济学教课书中,认为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就是在扩大的再生产状况下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亦即公式Ⅰ(V+M-ΔC)=Ⅱ(C+ΔC)是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这是不是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应是什么?本文拟就此问题,谈一些不同的认识。 马克思在分析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时指出,在资本有机构成不变,价格和价值一致,不发生价值革命,以及排除由于资本周转速度和固定资本折旧金等对生产规模的影响的情况下,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是以社会资本总量的增加为条件和特征的。很明显,在上述种种假设条件下,要扩大社会再生产,就必须进行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是在上述条件下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必要前提条件和特征。但是资本家能否进行积累,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进行积累,决不单纯取决于资本家主观意愿,甚至主要不取决于资本家的主观愿望,而是主要取决于社会生产本身的状况和条件。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如果不是借助于奇迹,能够转化为

    1986年04期 118-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 略论秘书在决策中的地位

    陈泗芬

    <正> 兰州出版的《秘书之友》杂志自一九八四年以来,先后发表了几篇关于秘书在决策中的作用的文章。有的文章认为,秘书在决策工作中处于一种协助领导决策的地位,自己并无独立的决策权。它们把这种情况叫作“辅助决策”。有些内部印行的秘书学教材或参考材料,如山西毛含德编著的《秘书学概论》,江汉大学秘书学教师研修班所编的《秘书学教学参考材料》,也持此种观点,或者干脆称秘书人员为“决策助理”。 对于上述这种观点,笔者认为很有深入研究的必要。 一、从现实的考察来看 秘书有独立的决策权

    1986年04期 123-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4k]
  • 下载本期数据

期刊名称: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创办日期: CreateDate
主管部门: 中共湖州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 湖州师范学院
刊期: 月刊
电话: 0572-2322051
Email: xuebao@zjhu.edu.cn
国内统一刊号(CN): 1009-1734
国际标准刊号(ISSN):33-1018/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