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广德
,朱倍得
,冯新泉
<正> 顾乾麟博士是浙江省湖州市南浔镇人.他现任香港怡和有限公司董事局顾问、顾氏有限公司顾问,是创办叔苹奖学金的著名爱国教育家,为湖州市有史以来第一位荣誉市民.江泽民总书记在担任上海市委书记时曾亲笔为他题词:“热心教育事业,培养建设人才.”经笔者研究、考证,现将其传略叙写于下.
1990年02期 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1k] - 徐青
<正> 沈约(441——513)字体文,吴兴武康人(今属湖州市德清县),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也是创制一种新诗体——齐梁体格律诗的诗人,因而在古代诗律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沈约出身于江南的世家大族,祖父沈林子追随刘裕,刘裕即位为宋武帝以后,被封为汉寿县伯,迁辅国将军.他的父亲沈璞在宋文帝刘义隆时,任宣威将军、盱胎太守,后又为淮南太守.宋文帝死后,为孝武帝刘骏所杀.沈约幼遭家难,十三岁时即成孤儿,到处潜窜,后遇赦.“既而流寓孤贫,笃志好学,昼夜不释卷.母恐其以劳生疾,常遣减油灭火.而昼
1990年02期 1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k] - 钱嘉猷
,凌培
<正> 湖州地处苏、浙、皖三省之交,交通便利,并且由于历史的原因,外地移民甚多.外省以河南(冈山、罗山两县为主)、湖北、山东及苏北人为主.本省如温州、平阳等地移来定居的人也不少.五方杂处的结果,语言便相互影响,不但在语音方面使湖州话有所变异,即用词及词汇意义也大大发展.使湖州方言变得非常丰富.湖州话的词语有好多在普通话中没有现成的词与之吻合,必须化许多笔墨去比况,去说明.有的词在主要意义上与普通话相同,但,另有其方言的特殊意义;有的词义虽相同或相近,但读音特别,又不符合一般的转化规律.下面分语音与词义两个方面来说明湖州方言词汇的这种特点.
1990年02期 25-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 沈光海
<正> 近读胡朴安等编的《俗语典》,在探索俗语的出典等方面有不少收益,尤其感到研究俗语古往今来的演变,是俗语研究的一项不可忽略的内容.俗语演变大致可分以下六种情况:一、使用范围的演变,二、感情色彩的演变.三、词性演变,四、用字的异同,五、俗语的替换,六、俗语的歧义.下边就一一来谈.
1990年02期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 俞允海
<正> 从文化人类学的观点看,语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语言促成了人类文化,并使之传于后世;另一方面,文化又制约、规定了语言的演变和发展.因此,在不同的文化传统的约束下,语言本身的特点和发展变化是各不相同的.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传统文化的文明古国,语言的表达无不带上传统文化的烙印.在《说文解字》中,记载了不少表示马的字,如:
1990年02期 33-36+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 徐静茜
<正>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本,以下简称“黄本”)是国内十几所高校合作的教材.语法部分写得纲清目明,很适合于教学,使用过程中反映是好的.但本文并不准备细述其优点,却要对几个问题提出不同看法,以期通过争议对问题作更透彻的理解.
1990年02期 3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 柴葵珍
<正> 中央电大的现代汉语教科书已数易其稿.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感到88级汉语言文学等专业使用的教材《现代汉语》(张斌主编,以下简称《汉语》)有不少特点、优点,亦不无可商榷之处.现就语法部分有关问题提出如下.
1990年02期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 俞正贻
<正> 一、中学修辞教学现状五十年代初出版的《语法修辞讲话》(吕叔相、朱德熙合著)是一本“匡谬正俗之作”①,它在语法学界、教育界、新闻出版界以及广大干部、学生中产生过很大影响,实用价值很大.但此书毕竟:“一、只讲用词和造句,篇章段落完全没有触及,二、只从消极方面讲,如何如何不好,没有从积极方面讲,如何如何才好”,②所以“修辞”在一般人心目中只有“修改文句”的内涵.到1956年,中学语文改为《文学》《汉语》两门课,“修辞”才算正了名.但“修辞”真正被当作一门科学而登堂,作为语文课的内容之一是从1980年以后逐渐开始的.“修辞”的有关内容被编入中学语文课中的“语文知识”专栏.近十年来,
1990年02期 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 龚西征
<正> 同义连文,是指古文中若干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字并列连用的行文现象,是古汉语中一种普遍而重要的语言现象.古人对这一语言现象早已有所认识.清硕儒对此有专门的研究,著有不少专论,顾炎武称之为“重言”(见《日知录》卷二十四),高邮王氏父子叫它为“连语”、“经传平列两字上下同义”(见《读书杂志·汉书第十六,“连语”》、《经义述闻·通说下》),德清俞樾在《古书疑义举列》中把它列为注家易误的情况之一来加以讨论(见《古书疑义举例》卷四“语词复用例”、卷七“两字一义而误解”),诸硕儒利用同义连文这一规律,研究古代汉语和古代文献,多有发明,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但是,建国以来
1990年02期 54-5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 蒋传一
,王瘦梅
<正> 《古文观止》是清代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为蒙童和土子编纂的一部古文启蒙读本.《古文观止》的两位编者,涉猎经史,治学严谨,于选文的校点注释斟酌查证,大都有所依据.然而千虑之失,固所不兔.《古文观止》在校点注释诸方面也存在着疏漏与错舛.有鉴于该书流传甚广,影响较大,我们不揣浅陋,谨就该书在选文的校勘、文字的句读、字词的注音、词句的释义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分为选文的校勘与句读,词句的注音与释义两个部分,提出三十例(按各例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摭引书证,辨析正误,贡献愚者之一得.
1990年02期 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 谭绍芬
<正> 吟咏唐诗,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诗人或则用早晚和今昔的对比,表现其独特的审美趣味;或则描写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两个人物的心灵交流,表达时间空间化的过程;或则抓住视觉、听觉突然间的感受,反映人物刹那间的心理变化;或则把握一个节日或节日般的喜庆日子,倾诉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凡此种种,都有一个基本上稳定的句式,都表现出强烈的时间意识,都造成出神入化的艺术效果.这几种句式,迄今未见有人拈出,因此,本文打算作些初步探索.
1990年02期 64-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8k] - 徐成垣
<正> 句群是五级语言单位中最大的语言单位,由于它不象句子一样有明确的标点区分,因此在一段文字中划定一个句群的范围时,常常会发生分歧.为此,本文拟就句群的组合和切分发表一些粗浅的看法.初中第五册《语文》(修订本)《句群》(一)认为:“说一段话或写一篇文章,要使用好些句子.这些句子不是孤立存在,互不相干的,每个句子和前后的句子在意义上都有密切的联系.为了表达一个中心意思,常常要把几个意义相关的句子组织在一起,使它们前后衔接连贯,合乎事理.这样的一组句子叫做句群.”这段话概括了句群的三个特点:一是群体性.即一个句群是由“好些句子”,也就是说起码由两个以上的句子组成的,这是句群与
1990年02期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 潘晓东
<正> “位”作为称人的量词,用法很明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⑤量词,用于人(含敬意):诸~|各~|家里来了几~客人.《汉语大辞典》第3卷的注释为:⑩量词.(1)用于称人.含敬意.《水浒传》第十九回:“弟有片言,不知众位肯依我么?”《二刻拍案惊奇》第十七回:“闻知有位景小姐,是老丈令甥.”又如:诸位;二位.两本词典都注明“位”用于称人时“含敬意”.用“位”,显得庄重、文雅,彬彬有礼.因此,“位”一般用于值得尊敬、恭敬、敬畏的长辈、专家、名人、客人、上级、同辈或晚辈的前头,而对于一般可恶、可鄙、可憎的人,用“个”、“名”、“伙”等量词.但是,在书报杂志上常见把“位”字用在可恶、可鄙、可憎人物的前头,并非含有讽刺
1990年02期 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谢双成
<正> 语言作为文学的“第一要素”,从文学诞生的时候开始,就必然地引起作家们的极大关注.随着科学的进步,文学语言便成为诸如文艺学、美学、哲学等许多门学科研究的对象.这无疑促进了文学语言研究的发展,但是,也不能不看到,这种研究是立足于文学并以指导作家创作为主要目的指向的,也部分地为文学鉴赏、文艺批评服务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所谓“形象、生动、准确”之类的说法,与其说是对文学语言特点的语言学概括,勿宁说是在语言方面对作家塑造形象、表情达意所作的总的要求,或日文学语言特点的文艺学总结.诚如高尔基所说:“文学创作的技巧,首先在于研究语言,因为语言是一切著作,特别
1990年02期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 王伯彝
<正> 在《暂拟》基础上修订的《提要》,改正和解决了《暂拟》在二十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所暴露的缺点和问题,吸收了理论语法研究的新成果,更新了知识体系.有比较才有鉴别.本文只对《提要》的短语和《暂拟》的词组从以下四个方面作番简要的比较,以窥一斑.
1990年02期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 陈一民
<正> 语言学中的信息,通常指通过语言符号(语音、文字)所传达的意义和内容.理解语言符号和使用语言符号能力的强弱,反映了一个人的语文水平.传统的阅读教学在引导学生辨识语言信息上,重视了从词义中了解句意,忽视了从层次的组合中对语言信息的辨识.本文举几个例子,试图从层次组合中来加强语言信息的辨识.
1990年02期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 秦津源
<正> 一、形象的感受由于文学作品朗读是以形象感人,具有鲜明的形象性,所以无论朗读者还是听者都首先要对作品的形象进行感受.形象感受要以作品为依据,从已有的文字语言中去挖掘.如何去挖掘呢?我们知道,朗读是通过作品中词句的概念及其运动的刺激引起我们对客观事物的感知、体会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由视觉对文字的刺激进行反映,对大脑皮层发生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力,使人发出语言机制的思维信息,从而产生概念的运动.朗读的文字代替形象对人产生刺激,就引起感知觉.文字中的实词最具有形象性,是表达思想感情,给人以感染的明显因素.如我们朗读毛泽东同志的《沁园春·雪》:
1990年02期 86-8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 吴仲华
<正> 《绿》的比喻方式很特别,有几处近乎是密集型的,但又不是博喻,而是从多方位、多层次地给读者展示描绘的对象,如:“她(潭水)松松的绉缬着,象少妇拖着的裙幅;她滑滑的明亮着,象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一点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这70个字的句子,就有四个比喻,分别从潭水的水面、亮度,水质的软嫩、纯净四个方面作了形象描绘给人一个鲜明、全面、深刻的印象.
1990年02期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徐丽娜
<正> 朗读是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声音,生动地再现文章的思想内客.作为教学手段的朗读,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朗读也是进行思想教育的好形式.一部作品,用有声语言表达出来,绘形绘声,入情入理,学生被吸引进作品之中,受到思想感染,潜移默化,提高了思想境界.朗读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熟读成诵,反复吟味作品语言,咀嚼、消化,可以增加自己的语言储备.朗读还有助于学生学习文字、词汇、语法、修辞、逻辑、写作等方面的知识.在语文教学中,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钻
1990年02期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杨峥峥
<正> “比喻”和“类比”是两个不同学科的术语.近年来一些教学参考书把论证方法列为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人教社编高中语文第一册的“知识短文”就这么说.而在实际分析中,又是众说纷云,使学生难以掌握.例如《邹忌讽齐王讷谏》一文的议论,甘肃出版的书说用了“类比”,教科书上则说用了“比喻论证”.我们从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所谓类比和比喻论证,其实质是一样的.只不过类比偏重于推理形式,比喻偏重于形象罢了.因而将比喻论证法归入类比论证更科学更明确,而不能将两者视为并列关系.分析议论文,主要是让学生
1990年02期 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郑邦楠
<正> 借代,在高中古代诗文中用得很多,但教科书上的注释多有不周全之处.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有“青冥浩荡不见底”句,“青冥”注为“天空”,简是简了,但却捉摸不着.进一步看,“青”,蓝色,“冥”,深远.这里借用天空的色彩特征和空间特征来描绘高远而无垠的天空景象,借以表现作者自己的思想.
1990年02期 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徐越化
<正>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小说家,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宗师.他们以各自的创作业绩,反映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进程与不同的特征.茅盾的小说,标志三十年代左翼文学与四十年代国统区革命文学的实绩,鲁迅的小说标志着“五四”文学革命的实绩,奠定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厚固基石.两位作家的创作思维与美学追求,有相同与相异之处.他们创作互补的璀璨光华,照亮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史册,是值得重视的研究课题.
1990年02期 91-98+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0k] - 黎舟
<正> 在当前茅盾研究貌似“沉寂”,而实质上却渐趋深化,蕴含着突破的新机的情况下,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筹划和准备,《湖州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3期郑重推出了整整一厚册的“茅盾研究专号”,发表了二十余篇选题各异,具有一定质量的茅盾研究论文和资料,这是十分令人欣喜的.它对今后茅盾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990年02期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 朱郭
<正> 俞平伯先生在《唐宋词选释·前言》中说:“从诗的体裁看,历史上原有‘齐言’‘杂言’的区别,且这两体一直在斗争着.”若是把这种斗争理解为“争奇斗胜”,就可找出一些有规律性的东西来.现在从三个方面来谈.1、就词的本身来看,“杂言”逐步取代了“齐言”的压倒优势,但又并未排除掉“齐言”的存在.作为配合西域音乐——燕乐(宴乐)和民间曲调的词,早期就产生了长短句,但无疑并没有摆脱齐言诗的长期影响,这不仅仅同当时的文人近体诗曾经入乐有关.唐五代的齐言词调很多,不妨列举之.每首七言四句的有竹枝词、杨柳枝、绿珠怨、桃
1990年02期 102-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9k] - 毛园芳
<正> 国民党统治中国二十二年,逐步建立了一整套封建法西斯独裁统治体制.在乡镇最基层体现为推行和强化保甲制度,控制广大人民的言行和镇压一切反抗活动.南京政府时期,保甲制度最早在江西省试行.1931年在江西进攻红军的国民党剿匪总司令部之下的党政委员会地方自治处研究草拟了保甲制度和保甲法规,6月在修水等43个县试行.在此基础上,1932年8月豫鄂皖剿匪总司令部制定了正式的法律条文《剿匪区内各县编查保甲户口条例》(下称《条例》),在所谓“剿匪区”内强制实行.1934年2月颁行
1990年02期 110-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 汪雪清
<正> 大家都知道“吐故纳新”这一生物运动的矛盾形式.其实,世界上许多事情都是这样,既“吐”又“纳”,不断地“入”,又不停地“出”.图书馆也是这样,要保持图书馆的旺盛生命力,就要不断地“吐故纳新”,既要不断地购进各种新图书,又要不停地剔除旧图书.要多购买新书,特别是要及时购进反映时代发展步伐的新书,这是广大读者的希望和要求,但同时又要不断地剔除旧书.对于藏书剔除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是一般读者所不甚了解的.
1990年02期 116-117+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 刘蕾
<正> 证券市场作为金融市场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包括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体系尚未真正形成,证券市场也只处于雏形.但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证券市场是否存在着完善的可能呢?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作一些探讨.
1990年02期 118-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 房云泉
<正> 随着近几年来中学外语教改的不断深入,中学外语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提高不尽如人意.不少读了六年英语的高中毕业生,所掌握的英语令人失望.例如笔者曾在一些学校的高中毕业生中作过调查,对下列句子的测试能达到及格的人数寥寥无几:
1990年02期 1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 黄正中
,屠忠敏
<正> 我国的语文教学,若从孔子算起,迄今已有二千四百年左右的历史了.但语文教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却是比较年轻的.1903年,张之洞等在洋务派办学堂的基础上提出了《学堂章程》,正式开始分科教学,国文单独设科,从而揭开了具有科学意义的语文教学的序幕.此后的八十余年中,它在经历了几度社会变革几番政治风雨的吹打之后,逐渐成长、走向成熟.
1990年02期 126-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正> 5月18日下午,陈英士研究会在湖州师专举行纪念辛亥烈士陈英士殉难74周年学术报告会.湖州市文联陈祖基作了《陈英士与陶成章被刺一案的关系及其原委》的报告,提出:陶成章为将介石派人所杀.但至今没有蒋介石的这一举动是受陈英士指使的任何证据.湖州市地方志办公室邱鸿忻以严谨的史实,叙述了陈英土的故居“正昌里”的原貌与变迁;与陈英士、杨谱笙(湖州人,中部同盟会五干事之一)有戚谊关系的胡耀左、赵宝润及杨心岭、陈竞芳等专家、学者、有关人士,专程从上海赶来参加了学术报告会.杨心岭与陈竞芳近年来查阅了大量的档案资料,走访了不少知情者,找到了当年同盟会在上海的秘密联络机关的
1990年02期 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本刊编辑部
<正> 丁小路,字祖源,今年46岁,浙江省湖州市邮电局职工,中国书法家协会浙江分会会员.他自幼喜爱书画艺术,尤其是篆刻,1983年开始研究微刻,专攻石章微刻,也擅长象牙微刻.“水能淡性为我友,竹解虚心是我师”是其“陋室铭”;以“不当匠人,当艺术家”为奋斗目标.1987年,他在石章微刻中将微刻书法与微绘名人肖像
1990年02期 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8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