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 媒介全球化:是机遇还是挑战?

    邵培仁

    如果全球化对中国经济来说是一次历史性机遇 ,那么对中国媒介来说则不是机遇而是挑战。面对媒介全球化的强劲挑战 ,中国媒介虽然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但劣势也十分明显 ,并且大多数媒介对将要遇到的挑战都准备不足。目前 ,中国媒介除了要主动地参与、融入媒介全球化的进程 ,还必须采取四项对策或措施以应对媒介全球化的挑战。

    2001年05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 茅盾及其研究与国际互联网和电子出版物

    李广德

    文学大师茅盾辞世二十年来 ,人们对他的兴趣和研究却与日俱增。茅盾作品和茅盾精神已固化在纸媒体尤其是电子出版物中 ,而且生存并活跃在国际互联网上 ,成为人类数字化生存时代精神生活的重要元素之一。国际互联网所提供的超级文本的链接 ,对于包括茅盾研究在内的多样化的文学研究有着极为方便和显效的功用。国际互联网使茅盾的创作及他的学术研究成果不分日夜地为网上读者阅读和利用。许多文学网站为传播茅盾文学遗产、宣传茅盾精神、扩大茅盾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广大读者可以通过上网使用各种搜索引擎 ,方便、快捷地检索、查找茅盾作品和茅盾研究资料。而研究人员也可以方便地利用国际互联网和电子出版物的丰富的学术资源信息 ,扩大研究视野 ,提高研究质量和效率 ,使自己的学术成果和科研信息得以广泛、快速传播 ,为全人类所共享。

    2001年05期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汉字文化学研究的多领域、多方位

    沈光海

    汉字文化学是汉字学的一个分支。汉字的构型及字义包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汉字文化学不仅研究汉字本身的文化意义 ,也研究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从当前汉字文化学研究的现状和成果看 ,多领域、多方位的研究无疑是汉字文化学研究的方向。

    2001年05期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 中西象征主义诗论审美价值取向异同比较

    宗培玉

    中国象征主义引进西方象征主义美学观并将其根植于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 ,形成了以“天人合一”为基础的美学特征。中西方象征主义在美的追求上是一致的 ,但西方象征主义追求的是心灵与物质世界的对应、沟通和超越 ,中国象征主义力图要达到的艺术境界是“心与物冥”、主客消融、天人合一。

    2001年05期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贾宝玉与光源氏比较研究

    潘新华

    《红楼梦》是我国文学中的奇葩 ,《源氏物语》是日本文学中的瑰宝。通过对贾宝玉和光源氏在诸方面的同异进行比较 ,可以发现 :相同的文化渊源、文化熏陶及作者相同的人生体验使贾宝玉和光源氏这两个艺术形象极为相似 ;而民族、时代及作者的阅历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两者之间本质上的不同

    2001年05期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 张爱玲的“失落者”心态成因及在创作中的表现

    褚又君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张爱玲是个奇特的现象 ,人们对她可以从多种角度产生不同的理解。张爱玲早年的身世及特殊生活经历影响了她的人格心理的发展 ,影响到她对外部世界的感受和体验 ,“失落感”是她基本的心理状态 ,并进而影响到她的创作。从作家心理 ,即从创作主体心态的角度去理解、分析张爱玲 ,较之以往社会学及历史学的单纯外部分析 ,这也许是评价张爱玲的另一种途径和起点

    2001年05期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论我党作风建设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熊晓红

    党的作风问题就是党的形象问题 ,是党的世界观、性质和宗旨的外在表现 ,是党的整体风貌和基本风格。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 ,将马列主义的党建理论同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从各自的时代特征出发 ,创立了既相互联系又各具风采的党的作风建设思想 ,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建设理论。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建设理论 ,是世界工人阶级政党史上的独创 ,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

    2001年05期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论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殷国伟

    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是实现科学领导的根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能否在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对于党的事业关系极大。但如何在实践中坚持实事求是这个原则 ,从领导干部的主观方面看 ,要敢于坚持党性原则 ;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 ;要树立坚强的群众观点 ,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要始终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只有在主观方面具备了这些基本要件 ,再加上客观条件的保证 ,实事求是原则就能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 ,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兴旺发达 ,既定的目标就会顺利实现

    2001年05期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 对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产权界定和属性的认识

    陈松源,周顾宇

    高校后勤改革如何最终实现社会化 ,产权的界定是关键的一步 ,围绕产权界定和属性对高校后勤企业内部结构特点的剖析 ,将更有利于企业的结构治理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 ,完成后勤改革的任务。

    2001年05期 39-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 约翰·邓恩爱情诗中爱的隐喻与爱的原型

    潘宇文

    约翰·邓恩是 17世纪英国玄学派诗歌的创始人 ,其诗歌具有典型的玄学诗风。对于他的爱情诗中运用的隐喻 ,众说纷纭。用Searle的隐喻理论对约翰·邓恩爱情诗中典型的爱的隐喻进行分析 ,可以阐明其隐含的意义不符合常规关系 ;然后再用荣格的“原型”理论 ,在诗人对爱进行的隐喻描述与古希腊神话中描述的爱的原型之间进行对比 ,可以论证约翰·邓恩爱情诗中所运用的隐喻之精妙

    2001年05期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论《傲慢与偏见》的戏剧性特色

    姚丽华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丁的代表作 ,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傲慢与偏见》在布局结构、人物对话及反讽艺术几个方面体现了它的戏剧性特色

    2001年05期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社交语境在文化多元化中的解释功能

    崔学新

    文化的多元化与社交语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多元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中 ,社交语境中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以及交际的场合、时间、对象等因素 ,在表层字符词义的选择和深层语义的建构上 ,影响着交际的效果。因此 ,我们在文化多元化进程的跨文化交际中要重视社交语境问题

    2001年05期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 谈英语形容词的静态和动态问题

    凌如珊

    英语中静态和动态的语义范畴 ,除动词外 ,也表现在形容词中。英语形容词就其词汇意义而言 ,可分为静态形容词和动态形容词 ,在用法和语义特征上存在着区别

    2001年05期 55-57+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 浅谈英语指小后缀及其所构名词的特点

    杨金菊

    指小后缀是英语构词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从指小后缀及其构词方法、词汇意义、修辞意义、语音变化、新词衍生等方面来分析指小后缀所构名词的特点 ,可以揭示英语指小后缀构词及其产生、发展的规律。

    2001年05期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英语歧义现象与英语双关语

    倪景亚

    歧义是英语中的常见现象 ,它丰富了英语的语义表达 ,了解英语中的歧义现象 ,有助于我们对英语语义的理解。双关语是英语的修辞格之一 ,双关语的灵活运用 ,不仅使英语语言新鲜活泼、含蓄委婉、幽默 ,而且对丰富英语中的歧义现象有着积极的意义。

    2001年05期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 高校思想品德课程的创新

    夏国英

    高校思想品德课程建设和改革是高校课程建设和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思想品德课程应从时代的要求出发进行创新 ,具体可以从高校的思想品德课程内容、思想品德课程在课程论上的类型 ,以及思想品德课的课的结构三个层面来进行 ,以建设一种全新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课程体系

    2001年05期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 高校师德建设的现状和对策

    方晓春,施一萍

    在新的形势下 ,高校师德仍存在普遍性问题 ,应从思想教育、评价体系、人事制度等方面采取措施 ,加强建设。

    2001年05期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 对当代大学生审美素质教育的思考

    傅晓萍

    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基本任务之一 ,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大学生审美素质教育因为种种原因遭受冷落 ,加强大学生审美素质教育要充分认识审美素质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 ,建立完整开放的审美素质教育体系 ,积极建设校园文化 ,创造健康高雅的美育氛围

    2001年05期 72-7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 略论现代高师德育的内容和形式

    莫梅虹

    新形势下的高师德育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道德、生态道德、经济道德、信息道德等诸方面的教育 ,培养学生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心理品质 ,立足国内 ,放眼国际 ;要重视课堂教育 ,采用现代模式和科技手段 ,结合社会实践 ,以教师自身模范作用影响、教育学生 ,塑造一代具有现代道德的新型教师。

    2001年05期 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 论祖孙关系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沈卫华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以往人们较重视改善家庭教育中的亲子关系 ,现在由于祖孙关系在幼儿家庭教育中承担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对这一现象作更深入、更客观、更全面的科学研究已十分迫切。同时 ,社会、学校应共同努力 ,积极探索一套合理的祖父母教育的方法 ,从而提高我国家庭教育的质量。

    2001年05期 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创新

    王杏泉

    语文教学改革是语文教育界共同关注的问题。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创新 ,语文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提供创新氛围 ,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因此 ,语文教师要把握以下几点 :树立合时的语文教学观 ;树立科学的语文训练观 ;树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观。同时 ,语文教师要处处以学生为主体 ,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2001年05期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论编辑情感的产生机制和情感特征

    吴志慧

    编辑情感是编辑在从事编辑工作中的情感体验。编辑在工作中如能正确认识并善于运用这种情感体验 ,则会对编辑工作产生积极的作用。从编辑情感的产生机制看 ,外部信息的刺激是编辑情感产生的客体条件 ;内在需要是编辑情感产生的主体条件。编辑的情感具有感染和唤醒机体特征、创造性特征、动机特征、理智特征 ,以及情感结果的非我性特征

    2001年05期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浅论高校校报编辑创新能力的培养

    沈江龙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创新型人才 ,既是新形势下国家作出的重大决策 ,也是时代的强烈呼唤。高校校报编辑作为特殊的教育工作者 ,如何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是每个编辑应该思考的问题。高校校报编辑应从思维超前、知识底蕴、业务技能、敬业精神、现代出版技术等方面强化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2001年05期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网络环境下文献资源共享的思路和举措

    方胜华

    在人类已进入 2 1世纪的今天 ,知识经济和信息化已成为重要的时代特征 ,人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更加重视知识和信息的巨大作用。因此 ,文献资源的传播和利用的作用也更充分地显现了出来 ,文献资源共享将会进一步发挥这种作用。因此 ,我们要以新的思路 ,大力发展网络环境下文献资源共享建设 ,而现代图书馆情报事业及现代通信网络的发展 ,为文献资源共享的实现提供了现实的可行性

    2001年05期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 下载本期数据

期刊名称: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创办日期: CreateDate
主管部门: 中共湖州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 湖州师范学院
刊期: 月刊
电话: 0572-2322051
Email: xuebao@zjhu.edu.cn
国内统一刊号(CN): 1009-1734
国际标准刊号(ISSN):33-1018/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