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 鼎、鬲、釜、镬、锅的演变递嬗考探

    徐时仪

    鼎、鬲、釜、镬、锅等词皆为汉语中的烹饪炊具,古时读音相近,但并非皆为同源词,而是既有声转相派的同词关系,又有古今词语的更替关系。“锅”原指车釭,而今指烹饪炊具的“锅”原写作“(?)”。汉时铁器使用普遍,铁釜和铁镬渐取代铜或陶制的鼎和鬲。晋时“锅” 以借为“(?)”,据佛经音义所载,至迟在南北朝时,“锅”已可用来指炊器,唐时“锅”已有取“(?)”而代之的趋势。鬲为古代南方方言,镬亦为古方言。今方言中闽方言区和赣方言区用“鼎”,粤方言、吴方言、客家方言(广东)用“镬”,西南官话、客家方言和粤方言也用“煲”,北方方言用“锅”,也有些地区“鼎”与“锅”或“镬”与“锅”并用。从方言对炊具的称呼亦可看到鼎、鬲、釜、镬、锅等词古今演变之一斑。

    2002年02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 古代汉语中“耻”、“辱”的语法功能辨析

    方文一

    郭锡良、李玲璞主编的自考教材《古代汉语》(北京:语文出版社1992年9月第1版;2000年3月第2版)认为古代汉语的“耻”、“辱”这一对同义词在语法动能上存在差别。通过对《左传》、《荀子》、《韩非子》、《国语》中有关“耻”、“辱”运用的语料分析,足以说明“耻”和“辱”都有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它们在这方面的语法功能没有什么差别。

    2002年02期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 “说话”及其非字音失误成因与对策

    苏向红,施晓红

    普通话水平测试(PSC)中的“说话”考查应试人在没有文字材料依托的情况下说普通话的能力。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由于环境、认知、心理、应试技巧等方面的原因考生常出现非字音失误现象,可以采取明确学习目的、改善语言环境、改进教学方法、修订测试手段等对策加以解决。

    2002年02期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1k]
  • PSC“说话”项若干问题的分析

    钱 华

    普通话水平测试(PSC)“说话”项的测评争议较大。现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说话”项的评判标准,存有一定的模糊性,突出地表现在考核形式、语音面貌的定档等环节上。从测评实践的角度,对“说话”项测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通过对现行《大纲》“说话”项评分机制的梳理与解构,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说话”项的测评提供较为合理的评判方法与参考标准。

    2002年02期 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0k]
  • 诗性:汪曾祺小说解读一种

    董建雄

    汪曾祺是一位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作家,童年的生活为他接受“温柔敦厚”的诗教思想奠定了基础。在他的全部小说中,弱化了机械教化色彩的温柔敦厚的诗性,是其突出的艺术特质。这种特质,首先表现在性善的理想、中和之美的追求、对人的关注的独特视角,还体现于作品的诗学意境,以诗心、诗眼体察万物,具有抒情诗的成分和写意的特征。

    2002年02期 22-2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1k]
  • 论唐传奇的诗化

    周伟铭

    中国文化是一种诗歌文化,唐传奇作为中国小说成熟的标志,受时代风尚的深刻影响,诗化现象十分明显,主要体现在诗才入事,运用大量的诗赋词句、抒情化的叙事,意境化的描写,创作的主情性等。

    2002年02期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 知人、知世、知法,方能知境——古典诗歌意境谈

    吕 映

    所谓意境,是作者用形象思维的方法,把生活反映在作品中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解读诗歌的过程,也就是进入诗的意境的过程。为此,我们必须知其人、知其世、知其法,才能进入诗歌的艺术境界,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并获得美的享受和智慧的启迪。

    2002年02期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k]
  • 《鹿鼎记》楔子与清初两大文字狱

    杨 昇

    《鹿鼎记》第一回“纵横钩党清流祸,峭茜风期月旦评”,作为全书的起始,引述了作者金庸的一些家族史料,主要是其先祖查继佐涉“明史”案一事,及查继佐与“大力将军”吴六奇的一段传说,而同是金庸先祖的查嗣庭也因遭受文字狱的迫害而死、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制造的文字狱,有案可查的就有一百七十多起,而“明史案”和“查嗣庭案”就是其中规模较大、影响较广的两件,并都与金庸的先代有着复杂的牵连。这两桩文字狱,在《鹿鼎记》的构思过程中给了作者一定的启发。

    2002年02期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 对比烘托出的美——论《红字》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徐玉虹

    在《红字》中,纳撤尼尔·霍桑运用景物的对比暗示了清教徒统治的残酷和黑暗,也烘托了女主人公海丝特·普琳的美丽、坚强和勇敢。通过和丑陋、卑琐、自私的丈夫罗杰·奇林沃思的对比,来烘托女主人公的美丽、善良、无私;通过和犹豫、怯懦的牧师狄梅斯迪尔的对比来烘托海丝特·普琳的坚强、勇敢和叛逆;和凶狠、虚伪的州长贝林汉、穷奢极侈的威尔逊牧师的对比来烘托海丝特·普琳的真诚和善良。

    2002年02期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 由中国文人画看莱辛、黑格尔“诗画异质论”之局限性

    沈 刚

    莱辛、黑格尔将绘画构成材料(媒介)看成是物质性的,它诉诸人的视觉,而将诗的构成材料看成是精神性的,它诉诸人的想象,并由此得出诗比画的表现面更为广阔,诗比画更优越的结论。莱辛、黑格尔的观点不能用以分析作为异质文化背景下的中国的文人画,因为中国文人画的表现目的、欣赏手段、语言材料都是精神性的。

    2002年02期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 体悟原作 认知诗艺——从汉诗英译的个例谈诗译的几个问题

    寇 加

    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以篇幅短小、意境深远而著称,英诗翻译是否能将原诗的精炼和意境都表达出来?五首中外翻译家的译作都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他们对原作的阐释,翻译立意的角度和方法都具有独到的见地,通过比较能给我们很多启示。

    2002年02期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 论英语成语的文化内涵及修辞特征

    杨金菊

    英语成语是英语语言宝库中的精髓,它是西方社会文化生活的一面镜子。本文对英语成语的产生及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修辞特征进行了探讨,论证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但又受文化制约的规律。

    2002年02期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 英汉“批评”言语行为与礼貌策略对比分析

    吴格奇

    礼貌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须遵守和维护的准则,但不同的文化对人们在交际中的礼貌策略有不同的制约。英汉语“批评”言语行为实例分析表明,人们在交际中的礼貌策略深受不同文化传统的思维定势及人际关系取向的影响,基于西方文化的礼貌策略不适用于分析汉文化。这对外语教学也有一定的启示。

    2002年02期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 汉英“字”、“词”的差异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赵 凌

    从汉英“字”、“词”的区别着手,分析汉英“字组”及“词组”的区别,及汉英词类的划分,对英语教学具有重要启示。

    2002年02期 56-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 普通高校开设《交响音乐赏析》课的断想

    李德隆,吴小燕

    在一些音乐家、教育家的大力倡导下,国家教育部于1999年8月颁布了《高等学校〈交响音乐赏析〉教学指导纲要(试行)》,使得高校艺术教育落到了实处。高等院校非音乐专业的《交响乐赏析》课的开设有其划时代的意义,其教学方法、措施、设备、课内外相互延伸以及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等问题更是值得作进一步研究。

    2002年02期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 刘天华对中国民族音乐改革的贡献

    安小梅

    在五四运动中,刘天华先生以一个教育家和艺术家敏锐的洞察力和艺术的使命感对中国民族音乐进行了改革,在中西方文化碰撞中,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借洋兴中”,弘扬民族音乐。他的美学观,对当代音乐教育改革有着深远的指示意义。

    2002年02期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 试论音乐艺术中的情感因素

    潘晓敏

    音乐的内容与文学、戏剧、绘画等那些大量地描绘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情景的艺术门类不同,音乐所直接呼唤和激发的是情感与意志。表达情感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表现功能,是音乐的灵魂。离开了情感的体验与抒发、感知与表现也就不是音乐了。音乐艺术博大的情感魅力,使它成为与人的心灵最能直接相通。耐人寻味的一门艺术,人类的情感赋子音乐艺术无穷的生命力,并推动音乐艺术不断地向前发展。

    2002年02期 67-6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 论“中庸之道”的新伦理价值

    何小青

    中庸之道是孔子的世界观,方法论及待人接物的基本道德和原则,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和精髓。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儒家中庸之道争议始终未断,其中有些见解似欠公允。中庸作为一种伦理化的世界观,虽有着特定的历史局限性与缺陷,但其中丰富的道德内涵及独特的辩证法思想仍蕴含着强大的生命力,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新型的人际关系,塑造和谐完美的精神个性,完善新时期的道德建设仍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2002年02期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工作的基础

    王 康,张钰林

    江泽民同志指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基础性”在于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性质的政治性、工作意义的重要性、工作范围的广泛性、工作对象的代表性和工作政策的特殊性。

    2002年02期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 科学的治国方略: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金进喜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不可动摇的目标;以德治国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是对我国治国方略的发展和完善;法治与德治的正确结合,才是科学的治国之道;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体现了“三个代表”思想的内在要求。

    2002年02期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k]
  • 入世后我国的就业压力及对策

    郑 蓉

    入世对我国的就业会产生较大冲击。这种冲击与劳动力的快速增长,国有企业的冗员等问题交织在一起,其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应从发展出口贸易,改变人们的就业观念、健全社会保障体制、加快城市化进程、培养社会工作者队伍等方面采取措施应对这一就业压力。

    2002年02期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 略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贡献

    陆建伟

    中国早期现代化面临着两大历史主题:民族化和农民的整合。没有民族的独立,没有农民的整合,就不可能真正启动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上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主权的完整,把农民纳入到了现代化的动力机制中,而且在理论上也为中国的现代化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2002年02期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k]
  • 高校创新教育体系的构建

    杨金田

    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发展,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高校应该尽快从思想观念、培养模式、管理体制、师资队伍和条件保障等方面着手构建创新教育体系。

    2002年02期 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2k]
  • 叶圣陶对轻视听说训练的批判

    徐龙年

    解放之后,叶圣陶同志的语文教学目标体系逐渐从原先的读和写两项,扩展到听、说、读、写四项,这是叶老语文教育思想的重大突破和发展。不学好听、说、读、写这四项本领,不仅会导致个人吃亏,而且还会使社会受损。语文教学中,重读写、轻听说的错误倾向必须纠正。听说的训练与读写的训练一样,可以使学生在接受和表达两方面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为进入社会以后搞好工作,多做贡献作好充分的准备。语文教师应在听、说、读、写方面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002年02期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 双因素激励理论及其实现机制的新理解

    池临封,张 丰

    运用赫茨伯格双因素激励理论中激励因素、维持因素等关系原理,结合管理工作实际,可以总结出一些实用的激励机制,从而促进管理效率的提高。

    2002年02期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 试论地方性高师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

    徐鸿炫

    社会服务职能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能之一。作为地方性高师院校,要主动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充分发挥社会服务职能。从高等教育社会服务职能的历史和现实来看,地方性高师院校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也有自己的特点。在高师院校的改革思路上,要改革领导内部体制,建立“一校两制”的运行机制;要从培养师资的本职出发,拓展“科教兴农”的新路子;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全方位开展社会服务。

    2002年02期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 转变教育观念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关键

    沈月娣

    近年来,青少年尤其是中小学生犯罪已成为一大社会问题。传统的教育观念已阻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成为青少年犯罪的一大根源。只有转变教育观念,树立起正确的素质教育观,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2002年02期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稳定工作

    张 佐

    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向大众化阶段的转变,既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也产生了一些影响大学生稳定的新因素,如教育资源的相对短缺、学习费用上升、毕业就业困难、特困生增多。当前,要做好大学生稳定工作,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必须建立大学生的舆情调查、分析、反馈体系,必须构建强有力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和帮困体系。

    2002年02期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 试论大学生廉政观念的培养

    顾百岁

    培养大学生的廉政观念,目的在于让他们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就懂得做人和为官之道,树立以清廉为荣,以腐败为耻的观念,从思想道德上筑起拒腐防变的堤防。做一个诚实公正,富有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人。在实践中应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法律知识。道德规范、历史知识教育等入手,利用高校优势。发挥教师的垂范作用,有重点、分层次以及运用正反典型、在两课教育中渗透廉政反腐内容等方法来培养大学生的廉政观念。

    2002年02期 11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2k]
  • 简论新时期教师应具备的四种能力

    吴建良

    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新时期教师必须着力培养创新、发展和文化判断等方面的能力,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肩负起重大的责任。

    2002年02期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 下载本期数据

期刊名称: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创办日期: CreateDate
主管部门: 中共湖州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 湖州师范学院
刊期: 月刊
电话: 0572-2322051
Email: xuebao@zjhu.edu.cn
国内统一刊号(CN): 1009-1734
国际标准刊号(ISSN):33-1018/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