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在宋初就已经呈现出较为繁胜的景象,为词人所关注,并形诸歌咏,反映了伴随着宋代城市革命之后,不断成长和繁荣的杭州都市文化之美。在北宋的杭州,自然景观与都市文化景观,已经成为互为依存的风景,于都市文化之中,体验山水之美,两者不再是对立的,而是和谐一体的,这无疑开始了一种观念革命的历程,也预示了一种生存方式的重大转折。在杭州都市文化的文学书写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个变化与发展的脉动。
复古派"末五子"之一的屠隆文学思想表现了由复古向性灵过渡的特征。屠隆的"性情说"提倡文学抒发个人性情,以"各极其致"取代格调作为评价文学的标准,从而超越了复古派的格调理论。"性情说"是对复古派"情真说"的继承和发展。从屠隆"性情说"的内涵中可以看到,随着时代思潮的变迁以及文人思想的变化,复古理论中的某些理论内涵会发展成导致复古派消亡的内在因素。
万历以后,党争频仍,王学与程朱学在学术领域内分庭抗礼。政治与学术的变轨,对晚明文学的嬗变产生了重要影响,尤以东林党议影响下的江南地区最为突出。这种政治与学术的联姻使文学也着上了鲜明的政治色彩,其脉络因之而清晰起来,即出现了复古——性灵——复古的二律悖反。看似回归原点,实则是政治危亡时期更高层面上经世致用理念的反拨。
宋末金华朱子后学何基、王柏、金履祥等人以朱子理学道统传人自居,他们不仅推广朱熹理学,对诗文也发表了很多意见,表现出了鲜明的理学色彩。其主要特点就是以诗说理、以理解诗,以濂洛道统的义理诗为风雅正统,片面发展了朱熹诗学思想的一个方面。
古蜀神话中的主体大多有着淳厚朴实的善良秉性与不畏险阻的进取精神,早期蜀族社会也盛行着崇道德、尚名节、重礼教的风俗习气。这种淳厚朴实、积极进取、崇德重礼的民族精神对蜀民的社会文化生活产生着重要影响。
释赞宁是我国佛教史上一位具有重要地位的佛教史学家。关于释赞宁的籍贯和生卒年,后人存在分歧。结合有关文献对此进行深入考证,可断定释赞宁籍贯为浙江德清,生于梁贞明五年(919年),卒于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寿八十三。
严元照乃清代乾嘉时期著名学者,但长期以来,学界对于其生年、卒年一直有不同的说法。通过考察相关文献,可断定严元照生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卒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寿四十五。
刘一止是宋代湖州著名的政治家和文人。其为人清廉耿介、刚正不阿,诗词创作自成一家,曾以一首《喜迁莺.晓行》词在当时获得"刘晓行"之美誉。通过对刘一止生平仕履及其交游的考索,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刘一止这一宋代的湖州名家。
和谐社会建设与美德伦理、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美德是民主法治的内在灵魂;美德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前提;诚信友爱是美德的具体体现;美德作为行动的力量,是人和社会充满活力的源泉;美德是社会安定有序的主要的德性支撑力量;幸福生活是和谐社会构建的价值目标。所以,要实现社会的和谐,就必须加强美德伦理建设,就必须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程度。
作为一种道德观念,"忠"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忠"源于"中","忠"乃"中"滋生而来,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之前就已广泛存在。它体现了氏族和部落民众对其首领这一权威中心的确认与服从,同时也表达了对公平、公正的早期政治准则的向往与追求。
商谈伦理学是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道德认知主义,反对道德非认知主义、怀疑主义,坚持普遍主义,反对相对主义是哈贝马斯商谈伦理理论的鲜明立场。商谈伦理理论被广泛运用于民主政治领域、公共哲学领域和网络道德教育领域。哈贝马斯的商谈伦理理论具有典范转换的重大意义,但也面临实践困境。
弗洛姆是美国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面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和文化以及技术至上的因素,人成为了"异化"的人,进而进行着"异化"的消费的社会现象,弗洛母怀着人道主义的心情对之进行了剖析,并希望通过社会的改革,结束异化,回归"本真的人"。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战略目标之一。湖州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比较丰富,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湖州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相对比较协调,城乡差别较小,应该而且能够建成为本区域内的和谐社会示范区。
村民自治的方式是四大民主,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其中,民主选举是前提和基础。在民主选举中,投票问题以及当选计票问题最为关键,直接影响着村民选举的成败与否。完善投票以及当选计票程序,对我国基层民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与《荀子》有一脉相承的联系。在对于"情"以及"情"与"乐"关系的认识层面上,关于《诗》与礼的论述中以及关于《诗》的艺术特征上,它们的"《诗》论"都具有一致性。《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与《荀子》"《诗》论"的相似性、《荀子》与毛鲁韩三家《诗经》传授联系以及《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与《毛诗序》的相似性,则非常有力地印证并丰富了孔子——七十子——七十子后学——荀孟——汉儒这一条先秦儒学经籍传授以及思想延续的主线。
从平面、静态的结构层面来理解和谐,往往流于在知识论层面维系人、自然、社会等要素之间的关系平衡,它极易演变成一种观念上的权谋之术,从而遮蔽了和谐本身所应具有的生存论的底蕴。从怀特海过程思想出发,结合马克思对劳动、自由等概念的理解,可以实现一种从结构和谐到过程和谐的视角转换,如此一来,和谐就意味在冒险、创造、激情中造就具有强烈经验值的自我实现。
虚无主义是人对现实世界不断否定、批判达到的逻辑后果。它不仅包括哲学对现实世界的否定、批判而造成的世界的虚无化,也包括哲学在否定之后于"虚无"之上重建"真实世界"的努力。西方哲学与虚无主义存在一定的历史关联,在这种紧密的关联中,虚无主义依据内在逻辑不断演进。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法学形成的标志。《德意志意识形态》阐述了一系列的历史唯物主义法学理论,其中包含了法本质的思想。马克思主义法本质观认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法的基础,法是表现统治阶级共同利益的国家意志。在当代中国,虽然社会历史条件发生了一些变化,但马克思主义法本质观仍然具有普适性,因此应当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本质观来考察社会主义法的本质,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进入现代,美国《联邦宪法》面临严峻的挑战。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发生了一场"宪法革命":联邦政府权力的扩张和总统权力的膨胀。此后,这一趋势得到加强并被固定化为宪政模式的永久改变:联邦制由"二层联邦制"变为"合作联邦制",联邦政府权力结构由三权均衡变为所谓"强总统"模式。然而,《联邦宪法》的延续性虽未遭断绝,但其延续不应被看成是一成不变的延续。
毕业生在择业就业过程中其合法的劳动权益经常受到侵害。在对毕业生择业、就业过程中劳动权益受侵害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2008年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的相关内容提出,应该建立国家、学校与毕业生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的合谐的就业体系,以保障毕业生合法的劳动权益。
从认知语言学中的完形趋向理论和概念合成理论出发,重新审视成语谐音仿拟广告词。这一尝试性分析揭示了该类广告词理解的认知过程,扩展了这两个理论对语言现象的解释力,同时也为解释这类广告词广受青睐的深层原因提供了一种新的阐释空间,从而丰富了对这一语言现象的研究。
从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来看,频率副词"连连"与"一连"具有一定的习得偏误。在语用功能上,"连连"与"一连"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在句类选择上,"连连"的唯一性和"一连"的多样性对立;在语体色彩上,"一连"比"连连"具有更浓厚的口语色彩。这可能与它们出现年代的早晚和衍生的来源有较大的关系。
"很"、"极"、"甚"三词在使用上存在着很大的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对VP选择的不对称;充当程度补语的不对称性;有"不很/甚+形"、无"不极+形"、构成双音词的情况不对称等几个方面。"很"、"极"、"甚"三词作为程度副词呈现了明显的共性与个性。对不对称现象的研究,有助于语法差异的揭示和汉语类型学研究。
隐喻是我们赖以生存的一种语言现象和认知模式,它受社会文化背景影响,表现出明显的文化特征。从英汉隐喻的来源入手,通过对英汉一些常见的动、植物词汇和人体词汇隐喻的实例分析及其差异根源的探究,可以揭示英汉隐喻现象所折射出来的不同民族文化心理及其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功能翻译理论强调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交际功能,认为翻译目的决定译文,也决定翻译策略和方法,因此能够为公示语的汉译英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为此,译者应以功能翻译理论为依据,从实现语篇的预期功能出发,充分考虑到读者的需求和文化习惯,遵循简洁明了、互文性和尊重译语文化习惯等原则,灵活采取翻译策略,从而实现公示语的交际目的。
基于最简方案的理论框架,根据Laudau分裂T的理论可提出TP假设,将小句看作以功能中心语照应T为中心的最大投射,这样可对英汉内嵌小句作句法生成分析,并以此检验最简方案的解释力和概括性。
连贯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研究和分析。其中衔接手段是实现连贯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作为语法层面上的结构衔接特征之一的主位推进模式,与语篇连贯联系密切。对其进行研究,能更好探索出句子组合与句子内容之间的关系。
"明体达用"是"湖学"的精粹,它为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地方高校举办计算机专业应该扬长避短,办出特色,这就需要加强对高等教育内在发展规律的研究和市场的调研,找准自己的办学定位;同时要积极进行教改,创新培养模式;课内课外结合,提升实践能力。秉承"明体达用"的校训,经过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湖州师范学院计算机专业大体上构建了对学生进行创新素质教育的框架,初步摸索出了"大专业,小方向,模块化,导师制"(LSMT)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形成了"学生素质综合化、培养方案个性化、工程实践全程化、成才途径多样化"的办学特色,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收到了积极的成效。
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工作的基础与关键,学校始终把课程建设放到教学工作的核心位置来抓,持之以恒地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引领,精心地构筑出包括条件制度、优质教学资源、教学评价、名师与优秀教学团队、学生拓展视野在内的质量保障平台,彰显出精品课程建设的亮点,体现出课程建设质量的不断提高,显现着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独生子女护士从事护理职业显现出了一定的职业素质缺陷,在护理教育中,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通过有意识地、有重点地对独生子女护士生进行针对性的护理职业素质的培训,有目的地纠正她们的个性缺陷,把她们培养成为一个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合格护士。
期刊名称: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创办日期: CreateDate 主管部门: 中共湖州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 湖州师范学院 刊期: 月刊 电话: 0572-2322051 Email: xuebao@zjhu.edu.cn 国内统一刊号(CN): 1009-1734 国际标准刊号(ISSN):33-1018/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