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民教育是提升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东西方农民概念及其内涵和外延有着鲜明的时代背景和实际的社会功能。当今中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要求农民概念的重新界定和明确。产业指向成为新型农民最为突出的特征,身份功能明显削弱,而区域指向功能则有所拓展。新时期农民概念的重新界定和内涵、外延的重新明确,不仅使新型农民教育的对象和主体得以明确,而且对新型农民教育的目标、内容及方法产生全面影响。
建设团结民主、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藏区,首先要有新型的农牧民,而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藏区中担负着光荣的使命。从2009年起,康巴藏区相关部门也出台了关于发展民族教育的一系列奖励资助政策,但藏区民族基础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尚未破解。因此,继续探讨康巴藏区民族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很有必要。
美国高等教育的质量领先于国际水平,与其管理制度密切相关。本文基于对美国地区类(北部)综合性大学——美国圣约瑟夫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调查,认为圣约瑟夫大学的教学管理制度形成了一个综合管理体系,对良好学风的养成、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等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比较分析,本文认为可以在教学管理制度、教学业绩评价等方面借鉴圣约瑟夫大学的制度安排,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作为以培养"一体化"职教师资为目标的职业技术师范类院校,其师资队伍的建设有其自身的特色和要求。本文对职业技术师范类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地方高校智库区域特质是在区域高等教育非均衡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以湖州师范学院农村发展研究院为例,探讨高校智库的价值与定位,分析在非均衡发展理论下地方高校智库区域特质的形成机理。通过不断加强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互动,在地方区位优势基础上培育地方高校智库的优势,促进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的应用与转化,倡导跨学科协同研究等途径有效发展地方高校智库的区域特质。
高校规模扩大和信息技术发展给高校档案利用服务工作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针对高校档案利用工作的现状,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发展对策两方面,探讨了新时期档案利用的新趋势,认为要适应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的需要,必须增加档案管理人员编制,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加快信息化进程,创新服务利用手段,丰富服务利用内容,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传统注意力测验是以纸笔的形式进行测试。本研究依据陈国鹏等人编制的《中小学生注意力测验》所得五个因子: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转移、注意的持续性、注意的集中性开发了"儿童注意力品质游戏测验软件"。经检验,该软件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它不仅可用于普通学生及注意缺陷儿童的注意测评,同时也可用该技术对学生进行注意力训练,从而提高注意缺陷儿童及普通学生的注意力品质。
报复社会心理是在个体遭受打击、挫折、痛苦后,试图对社会无辜群体或生命体进行伤害或破坏以发泄私愤的一种综合性的、失谐的变态心理。报复社会心理的形成既有诸如社会大环境、个体所处的小环境以及个体的现实处境等客观的原因;也有诸如人格障碍、挫折所产生的的攻击驱力等主观原因,是主客观交互作用的结果。构建和谐社会是防范报复社会心理的根本之策;完善社区心理服务和教育是防范报复社会心理的中流砥柱;建立和谐家庭是防范报复社会心理的基础工程;提升人格修养和心理健康水平是防范报复社会心理的重中之重。
在对死亡焦虑的概念、理论、测量工具予以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老年人死亡焦虑的多种因素,并探讨了今后研究的方向和新课题,旨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一环,但现阶段功利性和短视性严重。蒂蒙斯创业学理论核心思想包括两点:创业教育强调前瞻性、去功利性、实践性和学科化;创业过程强调平衡创业要素的重要性。独立学院的创业教育,首先要紧密结合自身的特点,然后借鉴蒂蒙斯的创业学思想,理性认识创业教育,构建创业教育学科化和创业实践多元化体系。
本文通过分析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的有关变量,将创业环境变量作为客观因素引入ISO模型,对ISO模型进行了进一步的检验与扩充。对不同地区大学生的创业意向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300份,运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分析了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ISO模型是有效的,不同性别、学历的大学生在创业意向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个人特质、创业态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创业态度、个人特质、创业环境、个体背景等4个变量是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的主要因素;创业环境及个人特质正向影响大学生的创业态度。
本文根据全国考办"自学考试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研讨会"和江苏省教育考试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精神,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为例,从校企协同为社会企业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角度出发,创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校企合作发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机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走出了独特的以校企协同为办学特色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发展之路。
高校学生资助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关涉大量的伦理问题。当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伦理价值式微,实效性被消解,受助者的精神诉求日渐边缘化,人格尊严被降格,人正在经受着来自于伦理关怀缺失的道德困惑和不幸。从政策制度伦理、自由伦理、交往伦理及美德伦理等维度出发,对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进行体认及构建,赋予学生资助工作新的伦理精神和特征,重塑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伦理品性,是新时期资助工作转型发展的必然诉求。
教学内容组织优化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和基础。鉴于"德性论"在西方伦理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及理论优势,可以尝试对西方伦理思想作"德性论"阐述和建构。以界定广义"德性论"范式及教学原则为前提,我们将西方古代至近代的代表性德性理论形态作了梳理和归纳,以期在思想史教学中强化伦理学基本理论的学习研究,提升学生把握思想演变及其发展规律的能力。
教师教育实验教学是师范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结合师范教育的特点和教师教育优势,以师范生专业能力培养为导向,改革实验教学模式,构建教师教育"443"实验教学体系;以实验课程体系建设为抓手,优化实验课程模块;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推动教师教育实验教学网络资源建设;积极借助机器人创新教育与教师教育网络互动平台,进行面向师范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实践,凝炼教师教育实验教学特色,促进师范生的教师专业化发展。
科研型教学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本文从优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科研兴趣和鼓励机制的实施等三方面,介绍了在物理化学课程中进行科研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通过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来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英语教育发展的动力在于社会和个体对英语能力的需求,而这种需求的大小取决于人们对于英语教学实践所蕴含利益的认识正确与否。受实用主义的影响,人们往往只关注英语教学实践的外在利益,忽视其内在利益。然而,内在利益的人文性较之外在利益的工具性更能体现英语教育的终极价值。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努力促进"两种利益"的融合,无疑会更加有利于受教育者英语技能和人文素质的全面提升。
高等院校学生是我国各行业人才的主要来源,我国高校学生通识教育模式的探索课题一直是教育界的重点研究课题。探究在书院制模式下如何实施通识教育,以提高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的综合知识水平和职业素养,保证我国各行业的人才储备,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打好基础。
本研究主要采用质的研究方法,基于对某高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2名男生专业学习的个案研究,具体而微地探究了高校本科学前教育男生专业学习的困惑,在此基础上,着重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分别从社会、高校及男生自身三方面提出关于促进学前教育男生专业学习的建议。
媒体暴力观是在媒体暴力对儿童产生何种影响的争议中产生的。《童年消逝》一书中所体现的悲观主义媒体暴力观在帕金翰的《童年之死》一书中看来有以下几点不足:没有从正面探讨儿童与媒体暴力的关系;证据的刻板化;掩盖了儿童犯罪的背后真相。帕金翰所持的理性主义媒体暴力观从多个角度对媒体暴力进行理解,认为媒体暴力对儿童的影响是非直线性的。本文通过对这两种媒体暴力观的解读和比较分析得到了三点教育启示:媒体暴力不是导致少年犯罪的唯一因素;管制责任的履行既在家长又在儿童;教育是减少媒体暴力的负面影响的切入点。
中学生的学习负担与课余活动受国家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了解国外高中生的学习负担与课余活动,对反思和改善我国高中生的学习与生活状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我国宁波市和瑞典隆德市高中生的学习负担与课余活动进行了调查,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两国高中生在作息时间、课内外学习、学习兴趣、作业考试、校外休闲活动和心理状态等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亦即,我国高中生的学习负担显著高于瑞典高中生,而课余活动明显比瑞典高中生单调。
本文分析了湖州市体育运动学校以"体教结合"为核心和突破口、全面推进体校改革发展的教育改革的定位与战略、基本思路与步骤方法,展示了体校改革的初步成效和今后努力方向,体现了体校的教育改革和校本研究特色。
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是小学美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蚕桑文化作为地方文化资源,它的开发与利用对学生的成长和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发和实施凸显特色的本土蚕桑文化资源,不仅要注重内容的收集和选择,而且要注重美术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的结合。
为了解本校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为学校选拔体育人才与改善学生体质健康提供科学依据,对爱山小学一至六年级全部学生的体质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我校学生耐力较差,分析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提出增强体质与健康的对策。
<正>本刊2014年第六期《高校文化育人视阈下的大学生外语节功能——以湖州师范学院"外语节"为例》一文系2013年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高校文化育人视阈下的大学生外语节功能研究"(项目编号:Y201326674)的部分研究成果,特此补充。
<正>《湖州师范学院学报》是湖州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月刊自2000年起,本刊执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国家标准(G15/T 77142005),现将具体编排规范及投稿事项通知如下:一、来紅文字不限作者请登录本刊投稿系统投稿(http://hzsfxyxb.paperonce.org/),也可直接将文稿邮寄本刊编辑部收。二、作者请按照"篇名一作者姓名及工作单位一摘要一关键词一中图分类号一正文一参考文献"的方式写作其中篇名、姓名、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五项请同时提供英文翻译。中文摘要一般控制在300字以内,关键词3-6个如获得基金资助,请注明基金项目。
期刊名称: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创办日期: CreateDate 主管部门: 中共湖州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 湖州师范学院 刊期: 月刊 电话: 0572-2322051 Email: xuebao@zjhu.edu.cn 国内统一刊号(CN): 1009-1734 国际标准刊号(ISSN):33-1018/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