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生态文明研究

  • 安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文本量化分析

    张会恒;李沙;

    以2013-2015年安徽省的85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引入政策文本量化分析法,从政策的文本形式、政策主体、政策主题和政策工具等方面进行政策量化分析。研究发现:政策文本形式以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意义的"方案""办法"居多,而具有权威性、约束性的"通知""公告"相对较少;政策颁布的主体较多但有效协作与沟通不够;政策主题以能源结构调整、机动车污染防治政策居多,而技术支撑和监测预警体系建立相关政策较少;政策工具以行政命令式工具为主而经济激励型、公众参与型政策工具应用缺失。相应提出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制定需要加强政策本身的规范性和约束性;有效发挥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作用,强化部门联动协调机制;加大环保科研经费投入,提升环保科研能力和大气环境监测监管能力;合理地使用各类环境管制工具的政策建议。

    2017年01期 v.39;No.248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 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赵宏;张乃明;

    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引领作用。本文在分析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必要性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内代表性的省级、市级和县级等不同层面的评价指标体系,指出评价指标体系存在通用性差、指标权重不一、滞后性严重、社会效益不显著以及未涉及区域外部联系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六个建议:建立统一适用的指标体系、注重指标的简约性及动态性、科学确定指标权重、选取区域外部联系指标,以期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资料和依据。

    2017年01期 v.39;No.248 1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 公众雾霾认知的特征及其结构性制约因素分析

    陈碧倩;罗亚娟;

    雾霾来源的复杂性决定了其治理需要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但当前雾霾治理实践中难以形成广泛的公众参与。基于上海、杭州、南京三地城市及农村的问卷调查发现,公众对雾霾的认知具有归因与归责相分离的特征,即在雾霾产生原因的认知上认为与己相关的机动车尾气是重要的原因,但在治霾责任归属上具有自我避责并将首要责任归属于政府的倾向。通过进一步的深度访谈发现,公众在治霾问题上的生态责任自觉受以下结构性因素的制约:公众在"政府—社会"关系中处于弱势结构地位的惯性,个体为集体利益做出行动的动员困境,公众在雾霾问题上处于同时受益、受害的结构位置,以及当前社会认同结构、"面子"结构中对象征着财富拥有量的私家车拥有状况的强调。突破以上制约因素,需要促进公民社会充分发育,探索相关社会激励机制,同时改变公众所面临的先结构选择。

    2017年01期 v.39;No.248 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农业农村发展研究

  • 论农业经营规模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问题

    杨万江;杜星亿;刘琦;李婷;

    农业经营规模问题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本问题,是农民(农场主)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微观基础,农民追求规模经济的理论依据是根据市场经济规律追求利润益最大化。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问题,则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资源禀赋条件下谋求总体多元目标和农业产业整体优化。中国是一个土地资源极度稀缺的国家,必须走中国特色的适度规模经营农业现代化道路。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不仅需要突破微观农业规模经营理论局限,更需要理论创新和科学研究中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践问题。

    2017年01期 v.39;No.248 2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美丽乡村建设”政策效应的权利分析视角

    肖方仁;

    公共政策效应的权利分析,是一个较新的视角,它一改往日公共政策研究中以成本收益、效率等价值观指导的简单分析。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当下,民众的权利意识凸显,农民权利更是备受关注,它是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的核心问题。"美丽乡村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与继续,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本文通过权利分析方法构建的分析框架,基于经济收益权、生存环境权和自由发展权,借助行为研究、价值研究和规范研究三个维度,展现了"美丽乡村建设"相关政策对农民权利的关注。

    2017年01期 v.39;No.248 3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太湖文化研究

  • 明代塘栖镇的筑园风气与消费文化

    沈俊;

    明代时期的塘栖镇,已处于商品化发达的消费社会。不同的社会阶层借着筑园风气的盛行,形成身分地位的区别,奢侈的消费风气渐渐明显化。这种消费主义,不只是经济行为,而是一种面对物质世界的特殊心态:如何在这些已经脱离了维生的物质消费范畴内做出选择、如何在各自选择的过程中表达出优越的价值观。

    2017年01期 v.39;No.248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湖州铁佛寺宋铸观音像与观音信仰的中国化

    谢志斌;

    湖州铁佛寺因寺内有宋铸铁观音而得名。该寺院历史悠久、地位特殊、影响深远,而寺内供奉的铁观音也有着其独特的铸造缘起、创作材质、造像形制和造型特征等。同时从该造像颇具中国特色的服饰、手势等方面,可以看出观音信仰传入中国后,尤其在宋代之后具有明显的中国化倾向。

    2017年01期 v.39;No.248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明清以来下渚湖的变迁及原因探究

    陈月萍;

    下渚湖又称风渚湖,位于现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辖区内,封山脚下,南靠禺山,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良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古防风国文化的故里,下渚湖早在史前时期就已经形成,可能就是在嘉湖平原两次大规模海侵期间,之后历经数千年变迁,自然因素加上人为影响,逐渐形成了如今的下渚湖湿地。

    2017年01期 v.39;No.248 47-50+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经济研究

  • 基于STR的情感挖掘方法研究——以航空公司质量评价为例

    史伟;

    情感挖掘现在常用来分析文本,以确定语料是正面的或是负面的。最近,情感挖掘已经扩展到用于解决更深入性的问题,诸如辨别主观命题中的客观成分,确定发表在微博、论坛和新闻中的文本数据集的来源和主题等。企业可以利用观点的极性和情感主题的识别,以获得对情感的驱动者和影响范围更深入的理解。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竞争智能,改进客户服务,获得更好的品牌形象,并且增强竞争力。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情感挖掘方法,它可用于检测文本的情感极性和情感主题。该方法包括一个情感主题的识别模型(STR),这个模型是在带有VEM算法的相关主题模型(CTM)的基础上构建的。然后基于微博上航空公司的数据,验证了本文方法的适用性和高效性。最后,基于本文方法输出的结果,计算了三大航空公司的航空质量等级,从而检测了它们的声誉。

    2017年01期 v.39;No.248 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 国内民宿业服务质量评价研究

    张希;杨雅茜;

    服务质量管理水平是衡量住宿行业发展成熟度的重要指标。通过收集携程网上关于民宿的在线评论信息,运用内容分析法抽取消费者对民宿服务质量的关注点,建立民宿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发现:消费者对民宿总体服务质量评价较好;个人休憩空间成为最受关注的硬件设施;在环境因素上注重民宿的设计风格;情感服务是民宿最吸引顾客的核心因素。通过东西部两个城市民宿服务质量评价的对比分析,发现不同地区顾客关注度与满意度有所差异,丽江民宿的服务质量评价整体优于杭州。

    2017年01期 v.39;No.248 5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 信息经济背景下湖州打造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中心研究

    姜义平;

    发展地理信息产业有利于加快信息经济发展,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有利于发挥以点带面效应。湖州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基础良好,具有打造成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中心的契机与优势。文章在分析湖州地理信息产业状况和发展中需关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湖州打造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中心的总体思路和对策措施。

    2017年01期 v.39;No.248 67-7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文学研究

  • 汉语规范化与“十七年”长篇小说编辑行为

    刘成勇;

    编辑对"十七年"文学语言尤其是长篇小说语言的生成及文学风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处理文字技术层面的问题,更主要的是从词汇、句法、风格等方面对语言进行加工整理,同时也对语言进行政治性的"洁化"处理。但编辑所做的文本修改并不被作家和文学批评家看好。在讨论秦兆阳修改《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座谈会上,编辑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基本任务,那就是应该对作品的语言文字负起规范的责任,为汉语规范化作出贡献。

    2017年01期 v.39;No.248 7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 贾平凹小说动物叙事的现实关怀精神及审美价值

    陈柳希;黄爱华;

    贾平凹作为当代文坛动物叙事的代表性作家,创作了大量动物叙事作品,从其表达意义和类型看,可分成赞美和批判的单纯型、对比和互渗的复杂型两大类。他以一名作家的敏锐眼光不断捕捉着这个世界的短痛之处,却以另一种方式向我们呈现。贾平凹笔下的动物世界是丰富的,他对人性和时代的诉求都寄托在动物叙事上,动物叙事的意义集中体现了其对现实的人文关怀精神:对被遮蔽的人性的呼唤、对于狭隘现代文明的嘲讽,对于生态平衡、自然和谐的美好世界的追求。他成功地运用个性化的形象塑造、奇巧的情节设置和厚实独特的语言,使作品别具一种独特的美,从而赋予作品恒久的审美价值。

    2017年01期 v.39;No.248 8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西圃诗说》诗学思想探要

    李根;

    田同之是清代前中期山左诗坛的一位重要的诗论家,著有《西圃诗说》《西圃词说》等文学理论著述。《西圃诗说》在诗学批评形式上多摘句前人诗论之精粹并加以阐发印证,其持论以自然神韵为旨归,于历代诗人诗风品评、商榷前人诗论观点及渔洋诗学之旨的阐发中,体现出了作者不俗的学术观点和诗歌理论思想,是山左诗人诗论传承中的重要理论著述。

    2017年01期 v.39;No.248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先秦文献研究的新视角——评《先秦语类文献形态研究》

    陈建农;

    《先秦语类文献形态研究》一书从语类文献的视角阐述了先秦散文的发展脉络,包括语类文献的起源、形态及文体演变等,特别注重诸子散文与史传散文之间关系的考察;在家语文献的形态与变迁的问题上,该书打破了以往对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三阶段说,指出先秦诸子文体的类型是复杂的,其演进路径也是多元的。该书敢于质疑成说,持论严谨有据,辨析深入细致,使我们对先秦散文的发展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2017年01期 v.39;No.248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历史研究

  • 试论章学诚吏治改革思想与主张

    薛璞喆;贺淑红;

    章学诚素以史学成就而闻名,历来学界对章氏之研究多集中于史学方面,但是除了史学成就外,章氏在《上执政论时务书》、《上韩城相公书》等文章中详细论述了"设法"弥补亏空是乾嘉时期吏治问题的根源,具体表现在其滋生贪污腐败、毁坏人才、诱人犯科、贪墨公款等方面;同时章氏也提出了相应的改革主张,即严惩有度、抄没家产、转变考核标准、裁革陋归等;章氏吏治改革思想主要来源于其变革和进化的社会发展史观。这对我们全面了解章氏的学术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2017年01期 v.39;No.248 9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时务报》诞生与近代政治权势的利益纷争

    方慧琪;

    从《时务报》诞生入手,通过梳理其与维新思潮的关系及内部派系情形,分析其诞生的社会、政治及文化背景,再现其诞生的具体过程。着重剖析以汪康年为代表的洋务派、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和以黄遵宪为代表的进步士绅的活动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深入认识《时务报》创办之初报纸与近代政治利益集团的深层复杂纠葛。

    2017年01期 v.39;No.248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语言研究


期刊名称: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创办日期: CreateDate
主管部门: 中共湖州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 湖州师范学院
刊期: 月刊
电话: 0572-2322051
Email: xuebao@zjhu.edu.cn
国内统一刊号(CN): 1009-1734
国际标准刊号(ISSN):33-1018/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