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两山”专栏

  • 以法治“红线”守护生态文明“绿线”——湖州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法治保障的实践与启示

    沈月娣;

    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发源地和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湖州市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全方位全过程加强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形成了"全国首创、行业率先"的特色经验和工作品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法治保障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创新,加大长三角生态协同治理力度,构建长三角跨区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完善跨职能部门协同机制,加大社会公众参与和监督力度。

    2019年11期 v.41;No.284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 畲族传统生态伦理与现代生态文明构建

    周向阳;

    畲族在长期的山地丘陵环境的生存适应中,生成了丰富而颇具特色的生态伦理思想、生态学知识和环保技能技术体系,主要包括崇尚自然的生态世界观、敬畏和开发并重的经济伦理思想、重视恢复和保护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历史上,畲族的生态伦理与实践维系着他们的生存和周边生态环境的均衡,在现代生态文明建设中,它不仅可为畲族地区生态文明构建提供情感和道德支持,也可以为少数民族地区乃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思路和启示。

    2019年11期 v.41;No.284 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我国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发展的不平衡性分析

    曾菊芬;孙欣;

    贯彻绿色发展和技术创新理念,以2008-2017年各省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数据,采用非径向、非角度基于非期望产出的DEA-SBM模型测算我国各区域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并采用泰尔指数对各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均衡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各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整体水平不高,总体呈现"东高西低"的发展态势;各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发展处于不均衡状况,且区域总差异的分解结果表明区域内差异是造成我国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总差异的主要原因;三大区域的内部差异结果也表明,东部地区是造成区域内差异的主要原因。

    2019年11期 v.41;No.284 1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5K]

太湖文化研究

胡瑗教育

  • 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保护的优化进路

    孟晓丽;

    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保护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重要现实问题之一。我国现行委托监护制度流于形式、留守儿童父母法律认知狭隘、公私监督力量薄弱等因素造成留守儿童权益保护困境,儿童遭受侵害事件频发。应以未成年人委托监护制度优化为着力点,严格甄选被委托人、明确意思表示要件、圈定双方权利义务,联合个人、社会组织、国家机关三方力量督促监督,将儿童保护普法教育日常化,不断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现状。

    2019年11期 v.41;No.284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胡瑗师道观指导下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养成及提升策略

    谭珊;高永生;

    对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现状调研与分析后发现,青年教师师德主体良好但仍有不足,突出表现在理论修养仍需加强,对师德行为细节重视不足,教育关怀意识不强以及投入教育改革的事业心不足等。以胡瑗师道观为指导的高校青年教师师德提升路径在于:倡导"体"与"用"的回归,引导青年教师明道、信道、传道;倡导"严"与"宽"的互补,引导青年教师强化规范意识、培育仁爱之心;倡导"真"与"实"的对话,鼓励青年教师志在教育、锐意创新。

    2019年11期 v.41;No.284 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文学研究

  • 从篇章“语体”到专书“语体”——早期语类文献演进及文体分类述论

    夏德靠;

    "语"是早期社会十分重要的一种文类,它最初源于史官的记言职能,本质上为史传文献。从文体的角度来看,"语"原本指人物有教益的言论,可是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随着不同因素的介入,"语"的形态呈现多元化特征。就早期语类文献形态而言,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分析:一是从篇章的角度出发,早期语类文体可划分为格言体、对话体、事语体、专论体四种形态,而每一形态又衍生若干次生态类型;二是从专书的角度出发,可划分为国别体、语录体、纪传体、世说体四种。篇章"语体"与专书"语体"之间既有融合,但也有差异,篇章"语体"与专书"语体"各自分化及二者之离合呈现早期语类文献及文体之复杂演进态势。

    2019年11期 v.41;No.284 4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 近20年来中国古代小说戏曲中乱离重逢故事研究综述

    王立;黎彦彦;

    离别、重逢作为中国雅俗文学、民间传闻的永恒母题,近年的研究已与其文学史、故事史应有地位逐步接近。相关研究有推究成因,即乱世、战争等与亲人离散重逢关系研究;小说、戏曲中"大团圆"问题研究;孝子"万里寻亲"故事研究,等等。乱离重逢母题的言说表现,具有文体、文学与非文学的差异性,如同许多文学母题一样,该母题不仅在小说里,很多也存在于野史笔记、史传、说唱文学特别是戏曲中,进一步梳理彼此之间因革流变的逻辑关系,不仅有助于理清这一恒久故事母题的主题学、主题史内蕴,也可对故事题材史之间的错综复杂现象加深理解,并进一步阐发该母题的文化史意义与审美价值。

    2019年11期 v.41;No.284 6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8K]
  • 《四库全书总目》与古籍辨伪

    李建清;

    受辨伪学发展影响,四库馆臣十分注重古籍辨伪。《四库全书总目》考辨古籍真伪共包括书籍作者、成书年代和文字章节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考证作者是否真实,成书年代是否确切,古籍内容前后是否一致。他们的观点成为后来研究相关问题的重要参考,为后来的古籍鉴定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线索。

    2019年11期 v.41;No.284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 莫里森小说《恩惠》的身体叙事

    金美兰;

    身体是政治、文化、伦理、记忆和权力的承载者。自尼采已降,身体日渐成为哲学理论研究焦点。文学领域的"身体转向"鲜明地以身体话语作为现代话语体系的叙事媒介,凸显身体书写的叙事功能和意义。美国杰出非裔女作家托尼·莫里森深谙身体叙事。小说《恩惠》不仅呈现了直接的身体买卖,对身体的暴力惩罚,对女性的性侵害,还极力表现权力的微观身体渗透,使其成为驯服的、缄默的身体。莫里森借用身体叙事反映黑人种族被奴役、被压迫的历史现实,以及女性身体被男性霸权规训和惩罚的现状,并鼓励以身体为突破口,积极抗争、找寻自我。

    2019年11期 v.41;No.284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哲学与社会学研究

  • 科学与宗教关系的后现代解读:从对立到“融合”

    王伟;

    在传统认识论视角中,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关系一直被认为是矛盾的,即客观实证与主观信仰之间的对立。在后现代认识论看来,科学和宗教都是作为一种人化的知识体系,他们之间的冲突是双方的相互误读。近代科学在宗教的母体中诞生,决定了科学求"真"所得的善与美与宗教本身所宣扬的善与美,在伦理意义上实现了价值的统一,进而具有融合的基础;当今科学理论与宗教理论在方法论上的相似性,以及科学解释力的局限,使科学与宗教关系呈现出某种融合的特征。这种融合的基础与特征,对当前处理科学和宗教的关系提出了一种新的挑战。

    2019年11期 v.41;No.284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城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创新——以浙江省湖州市织里镇为例

    王峰;

    人口流动是城镇化不可避免的现象,它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环太湖区域的浙江省湖州市织里镇为研究城镇化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机制提供了一个典型样本。本研究运用社会融合理论分析了织里镇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中面临的困境,如流动人口传统管制理念较浓、经济融合水平较低、社会关系、政治融合程度不高等。流动人口管理困境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鉴于此,地方政府可以借鉴社会融合理论,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转变治理理念、创新治理方式,实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创新。

    2019年11期 v.41;No.284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新文化史视野下的民间文化人——基于浙北地区个案的研究

    姚瑜恬;李学功;朱敏琪;朱崟;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和城镇化的发展,乡村文化记忆正逐渐淡出人们的现代生活。民间文化人身为乡愁最后的守望者,他们的行为却在改写着历史的叙事,甚至离历史的真实越走越远。在新文化史的视域下,采用深描法的方式对民间文化人这一群体的生存状态、观念与情感进行考察,以还原他们的真实面貌,借此表达一种深深的文化忧虑。

    2019年11期 v.41;No.284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艺术研究

  • 五声性变音的声名探讨

    李合洲;

    研究中国民族音乐,一定要涉及到五声正声与偏音,特别是三度间音之后出现的其他变音。一直以来,在中国的五声性调式旋律以及多声部的创作实践里,除了宫、商、角、徵、羽和四个偏音以外,随着创作的深入也会涉及各种其他的变化音。这既是创作技术手法多元化的表现,也顺应了社会音乐文化发展的需要和潮流,而涉及的首要问题就是各种偏音的声名规范化要求:首先,四个常用偏音以外的偏音如何命名,即五声以外的声名如何对应十二音命名;其次,常用的偏音"变"与"闰"是什么?如何对号入座。解决了这些基本问题也就澄清了理论上的一些疑点,纯正了中国音乐文化的理论,也为今后的音乐创作实践铺垫了基础,这也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2019年11期 v.41;No.284 9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8K]
  • 现代视角下古筝艺术的创新性传播

    赵岚;

    古筝艺术传播对国家民族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古筝艺术的传播价值、存在问题以及创新传播发展路径三方面探究现代视角下古筝艺术创新性传播这一问题。旨在以古筝为传播载体,以中华文化为本,更好地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

    2019年11期 v.41;No.284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语言研究

  • 量词“束”的发展及其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

    刘培格;李新良;

    量词"束"由动词"束"演变而来,自古至今经历了"动词—定数集合量词—不定数集合量词"的发展过程,它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也经历了"能捆扎的事物—长条状事物—细长条事物—抽象的细长条事物"发展。量词"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名词性成分进行选择时,名词性成分的语义特征都和量词"束"的语义特征相吻合,二者相互制约、相互选择。

    2019年11期 v.41;No.284 102-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 从网络新词“怼”看方源词的扩大化

    钱添艳;尹群;

    从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寻找网络新词"怼"的来源,几乎找不到与之具有紧密联系的词。但在方言中,方言词"■"的意义和语音形式与"怼"十分相似,且具有广泛的使用基础,因此可以推测网络新词"怼"来源于方言词"■",并且由于"怼"有加入共同语的趋势,可以将其视作方源词。而与一般的方源词相比,"怼"的词义发生了较大变化,其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更加丰富,色彩意义也有所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以网络为媒介的方源词通过发展词义实现了扩大化。

    2019年11期 v.41;No.284 110-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 下载本期数据

期刊名称: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创办日期: CreateDate
主管部门: 中共湖州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 湖州师范学院
刊期: 月刊
电话: 0572-2322051
Email: xuebao@zjhu.edu.cn
国内统一刊号(CN): 1009-1734
国际标准刊号(ISSN):33-1018/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