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是贯穿我国现代化进程和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基本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湖州作为"两山"理念诞生地,地处沿海发达地区,在乡村振兴中具有独特优势,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困难。湖州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乡村振兴文件精神,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从四个方面来推进乡村振兴:开辟特色小镇建设的示范路径,引领沿海发达地区乡村振兴的新格局;优化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路径,培育沿海发达地区乡村振兴的新动能;完善自治、法治与德治的治理路径,构建沿海发达地区乡村振兴的新风貌;繁荣农村文化发展的建设路径,焕发沿海发达地区乡村振兴的新气象,从而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新经验、新范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郊拆迁居民的数量日益增多,一批又一批的城郊居民正在不断进入城市生活,因此做好城郊拆迁居民的社区重建与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18年7-8月,课题组在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L镇实地调研,对60户城郊拆迁居民的生活环境、生产工作方式、生活习惯、交往方式、人际关系以及拆迁后的心理变化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并根据"以人为本"理念、法治理论、社区重建与治理理论提出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以期破解拆迁过程中和拆迁后城郊居民的社区治理困境。
湖州是环太湖地区唯一因"湖"得名的城市,其自然资源丰富、区位交通优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两山"理念引领下,湖州旅游产业颇具规模,这对建设滨湖旅游城市意义重大。当前,湖州建设滨湖旅游城市仍面临一定的困境。从南太湖新区建设阶段、文旅融合发展程度、产业体系和条件支撑四个层面对困境进行分析,可以提出滨湖旅游城市建设的湖州方案。具体包括以规划引领发展,推进区域空间一体化建设;以文旅融合为契机,加强滨湖旅游城市特色构建;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做优文化旅游产业;以健全服务体系为导向,优化发展环境氛围。
释赞宁不仅是北宋初的一位著名高僧,而且是我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的佛教史学家。释赞宁长期担任封建王朝高层僧职,深受当时最高统治者的信任和重用,这不仅源于他的各方面能力,更重要的是源于他的护国思想和护国行迹。释赞宁历经五代十国割据王朝到北宋初大一统的时代,他的护国思想主要是主张尊国主思想,拥护国家或朝廷的管理。他的护国行迹主要有:一是随吴越国王钱俶纳土归宋,表明吴越佛教拥护北宋王朝的统一管理;二是接受朝廷诏令,编撰佛教史籍《宋高僧传》《大宋僧史略》等著述;三是目睹民间疾苦,奏请朝廷救济。释赞宁护国思想和行迹产生的原因,主要缘于他的僧官身份,故而他自觉与帝王和朝廷保持一致,同时与其受到佛教护国思想和儒家忠君爱民思想影响有关。释赞宁的护国思想和行迹不仅在主观上而且在客观上为佛教的生存和发展获得了更广泛的空间,标志着佛教拥护朝廷和国主的思想和实践名正言顺地登上历史舞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法华寺位于湖州弁山的东麓,乃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刹,为湖州四大丛林之冠,号称"名蓝"。历代以来,如苏轼、赵孟■等著名文人、书画家以及官员游览法华寺,留下题咏墨迹,使得名寺增辉,声名更胜。法华寺堪称湖州儒释文化的聚会凝结之地。
胡瑗"明体达用"教学思想不仅适应了宋初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同时顺应了北宋统治者"治国安邦"的政治需要。"明体达用"教育思想理念先进,符合教书育人的要求,对近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明体达用"教育思想中的"明""体""达""用"具有新的时代内涵。
课程体系是高等学校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总体规划,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转型是师范院校基于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师教育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评价等课程要素的调整与重构。随着教师资格国家统一考试政策的全面实施,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需要加强与教师资格考试的互动、衔接与融合。课程体系转型要秉承师范教育的根本价值,响应教师资格考试的政策诉求;课程目标要靶向促进学生素质发展,增强与学校人才培养要求的吻应程度;课程内容要遵循开放性原则,促进学生的学习积累;课程结构要定位未来教师专业素养,探究教育教学新模式;课程评价要建立科学长效机制,走向能力本位评价新体系。
乡村振兴旨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全面实现民族复兴,涉及农村环境、产业、文化等全面实现质的飞跃。乡村振兴是乡村治理的最终期待和目标,需要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支持,需要包括各级政府、社会各类组织以及全国最广泛农村居民的合作与努力。在一个价值多元和利益多元的时代,这种合作行动与政策努力需要一种终极价值观的驱动。马克思主义劳动幸福观,意味着劳动本身的幸福以及与之相关的生活幸福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其可以成为激励社会行动的根本力量,推动新时代乡村走向合作治理。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教育经历了从"劳动兴盛"到"劳动失宠",再到"劳动复兴"的历史变迁。在新时代重申劳动教育的时代意义,不应仅局限在教育学领域来审度,更要透过劳动教育这把尺子来衡量中国社会转型发展的状态,应考察劳动教育在社会转型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全局性作用。劳动教育复归的关键是要让教育场域中的劳动教育显现其自身意蕴,核心是处理好传统形式劳动教育与数字时代劳动教育的辩证统一,劳动教育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中的辩证统一,劳动教育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之间的辩证统一,劳动教育中的技能发展与价值养成之间的辩证统一,从而引领劳动教育在新时代融合发展。
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分析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发展过程中的劳动市场结构和劳动组织方式的历史演变,将其划分为无产阶级化、同质化、分割化和空间化四个阶段,阐明了劳资关系与资本积累两者间的辩证关系,指出和谐的劳资关系有助于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其思想对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新中国戏曲中的女性形象通过"神女"和"魔女"两种原型人物沟通了历史记忆,其塑造过程体现为既可以凭借原型所提供的审美资源形成对于她们的接受,又可以通过其"更新"功能生长出新的精神意蕴: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更多强调政治意识形态意义;新时期随着"人"的意识的觉醒和现代性精神的张扬,戏曲中的女性形象从单向走向立体,其中凝聚了人们对于女性的生存处境、生命形态以及启蒙、科学、人性、反封建、妇女解放等时代话语更深刻的认知与表达,增强了戏曲的审美表现力;面对改革开放深入及市场经济大潮涌动的新形势,女性形象复归美善合一的戏曲传统,重新点亮凝聚在原型人物中的道德和文化之光,彰显中国式审美情境、理想的存在与力量。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林语堂因其所倡导的"性灵"文学被视为文化转型期的一支清流,从而形成标颖独到的人格符号。道家文化深刻影响着林语堂的生存选择与美学品格。他甘做"城中隐士",用逸放外的道家智慧注目时局。他奉公安三袁为其文学创作的不祧之祖,而道家美学是为三袁性灵文论的衍出之源,道家浪漫的情怀和奇崛的想象力,这些都影响着林语堂创作之路的选择与美学思想的最终确立。
荀悦家族与东汉末魏晋政治、学术相起伏,更是对晋初史学之发展发挥重要作用。荀悦家学推崇古文经学,重视《左传》"典经"的作用。荀悦《汉纪》的面世,更是改变了纪传体一枝独秀的现状,使编年体史书在汉唐之间繁荣发展,进而使得史学解脱于经部春秋类的附属地位并走向繁荣发展。
国内最早关注日本西洋古典学的是梁启超、鲁迅、周作人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他们急于旧邦维新,革新国民性,所以一心寻找异质文化,日本西洋古典学自然进入了他们的视野。对异质文明的青睐,也发生在改革开放后至20世纪90年代。21世纪以来,随着国内学者对西方古典学研究的兴起和日益深入,古典学研究者也开始关注除了西方以外的古典学研究成果。上述三阶段共同构成了中国对日本西洋古典学研究的三次浪潮。于此对我国学者关注日本西洋古典学的情况进行历时性的整理,以期呈现一条清晰的学术发展脉络。
《墨子》复音词数量多,有一些独有复音词,《汉语大词典》却未收录。以《墨子》"比列""陈执"两词为例,考察辨析其句法、语义,可知两词均为并列式复合动词,不见于上古其他典籍,但在中古、近代汉语中偶有用例,结合汉语词汇历时发展来看,可窥见并列式复合词语素组合的可能性与选择性。为呈现汉语词汇的丰富面貌,"比列""陈执"等词宜收入《汉语大词典》等大型汉语词典。
"不过X罢了/而已"构式先后经历了构件的构式化和整体结构的构式化,构式的核心语义图式是表达主观小量的言者态度或言者认识。构式化的语用动因在于说话人出于交际需要,采用意在弱化言语行为语力的言语交际策略。在核心构式"不过X罢了/而已"的基础上,还产生了多个扩展构式。
论述施莱尔马赫在德语语文学复兴时以其独特普通诠释学视角对语言哲学发展做出的贡献。通过"心理解释""语法解释"和"释义循环"认知维度,剖析、阐述意义理解和解释的新视野及新方法的现实意义。以庞德中国古典诗歌翻译为例,讨论施莱尔马赫意义诠释观是如何影响和操控汉英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的。
说读学习最有代表性的是师生的说课训练与朗读学习,它是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师范院校图书馆创建说课与朗读空间既是师范教学与教育的需要,又是图书馆空间服务发展的趋势。根据师范院校读者说课与朗读现状及需求,以及相关理论的指导,提出创建说读空间的规划设计、使用功能、组织管理等策略。在图书馆创建说读空间,是为学校教学教育及教研活动等提供辅助和延伸服务,是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必要拓展。
数字人文是数字技术与各人文学科交互的产物,它是交叉融合、跨学科的新兴领域。对图书馆而言,可以运用数字人文服务于人文学者。图书馆员可以通过数字人文,关注人文学者的研究方向,分析人文学者的服务需求,以数字人文的理念、专业化的技能手段提升服务技能,并通过实践,发现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提升服务人文学者的水平。
期刊名称: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创办日期: CreateDate 主管部门: 中共湖州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 湖州师范学院 刊期: 月刊 电话: 0572-2322051 Email: xuebao@zjhu.edu.cn 国内统一刊号(CN): 1009-1734 国际标准刊号(ISSN):33-1018/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