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 《孔子诗论》与朱子《诗集传》诗学理论的文化传承

    周淑舫;

    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以总论、分类论、重章叠论的形式,显现着孔子的诗学理论。其论在儒家大文化背景下,注重诗的内在涵义,注重诗篇的整体建构。汉代诗学虽日传其衣钵,却背离孔子诗论之旨,以经学家法来训诂释义,将诗变成穿凿附会的道德说教。朱子诗学虽有依其旧说之嫌,但辨识否定,与孔子论诗不期而合。遇合之中,在文本体味、创作群体、天性人欲、赋比义释说、意象审美上变动增益,多所创见,凸现朱子诗学改造儒家思想并将其推向高峰——理学体系渐趋形成的文化传承的深厚张力。

    2006年03期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K]
  • 《考槃》主旨辨证

    孙峻旭;

    学术界对《考槃》诗的主旨有多种看法,代表性的有五种,即剌庄公说、美贤者隐退而自成其乐说、美剌并举说、剌人仕风气之扬扬不绝说和情诗说。通过对诗作本身关键字词的考证以及对每种说法进行辨析,可得出《考槃》主旨乃赞美贤者隐退而自成其乐。

    2006年03期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 略论《西湖二集》与《型世言》中的明代历史人物

    程若旦;关洪流;

    明末拟话本集《西湖二集》和《型世言》中有大量以本朝(明代)历史人物为主人公的篇目。独特的取材方式使这些小说处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上,既具有一般拟话本小说的特点,又包含某些独特的东西。通过它们,可以透视明代拟话本小说的沿革与变化。

    2006年03期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 乔治·艾略特“人本宗教”道德的艺术表现

    杜隽;

    乔治·艾略特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具哲学思想的女作家。她善于通过艺术创作来阐明自己的哲学主张,并把这种哲学主张与道德思想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的“人本宗教”道德观,表现为对旧宗教迷信、虚幻、褊狭、虚伪等的批判与否定,对宗教博爱、宽容、克已等特点的肯定与推崇。

    2006年03期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2K]
  • 论霍桑小说的心理象征

    方文开;

    心理象征是霍桑作品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他不仅运用多种类型的象征如细节性场景象征、意象象征、神话象征来展示社会现实,揭示人物命运,而且特别擅长于借助种种意象,暗示小说中经常出现的、没有表述出来的、驱动人物的心理动力,隐含地表达小说主人公某种特定的心理状态或情感状态,从而更好地剖析人物心理、展现小说主题。

    2006年03期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 《越谚》的构成

    侯友兰;

    《越谚》是清代范寅写的关于越地方言词语和谚语的著作。它以记录口头俗语为目的,对于越地方言词语、歇后语、惯用语、成语、谚语均有大量记载,是现代了解越方言和越文化难得的重要语料。

    2006年03期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 谈当前影视剧中的“方言热”现象

    张恒君;

    在当前的影视剧中出现了“方言热”现象。从社会原因和言语使用者共同的社会心理以及方言和普通话关系等几个方面来看,这种语言现象出现有一定的原因和存在的基础,其不会妨碍普通话的推广和发展。

    2006年03期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 许编《古代汉语》校勘指误

    王国珍;

    许嘉璐主编《古代汉语》存在较严重的校勘失误,主要体现在九个方面,其中,形近而误比例最大。因此,应对其进行校勘指误,以提高教材质量。

    2006年03期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 商人称谓社会解读

    罗春英;

    “商”字本义为“古代滴漏上计时的刻度”。“商星、商朝”的得名都与这一本义密切相关,而表“生意人”称谓的“商”,其出现又缘于商朝。按理,这一称谓的出现应是在周灭商之后不久,但事实上,它却在战国初期才出现。因历史、商业发展等原因,“社会”由指称“国家”逐渐过渡为指称“生意人”。

    2006年03期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 “标示名”辞格的分析与翻译

    周红专;

    “标示名”是作者有意为作品人物设计的姓名,以标示其某些性格本质、外貌体型、职业爱好、社会处境等的一种独特的修辞方式。这些充当姓名的词汇有它本身的认知意义。“标示名”常见于文学作品中,以达到幽默、嘲讽、教育等修辞效果。“标示名”不同于“代冠”和“拟姓”这两种辞格。目前对“标示名”的翻译大多采用音译。基于“标示名”的交际功能和翻译的交际效果及目的,“标示名”的翻译值得进一步探讨。

    2006年03期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 英汉语中主语和话题的区别及翻译

    王银霞;

    语法化程度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英汉两种语言的主语优先和话题优先,在英汉——汉英翻译过程中应注意话题优先和主语优先的问题。

    2006年03期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 英语移就的修辞效果及其翻译

    莫红利;

    英语移就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修辞方法,在日常生活及文学作品中的使用大大丰富了语言色彩,扩大了语言功能。在对其进行翻译时,必须要透彻领悟原文,理解转移形容词所表达的情感和信息,然后运用恰当的方法将其再现于译入语中。

    2006年03期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 邓小平构建和谐社会思想解读

    虞文清;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在设计我国未来社会的发展蓝图时,实际上已经初步勾画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致轮廓。经济上的繁荣与富强、政治上的民主与法治、社会上的公正与稳定、国际上的和平与互利等,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

    2006年03期 60-63+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K]
  • 加强危机管理 构建和谐社会

    刘如飞;

    加强危机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危机包括重大自然灾害、重大工业事故或生产事故、重大社会骚乱或灾难性社会事件。危机具有突然性、危害性、不确定性和社会性的特征。目前我国危机管理中存在着立法欠缺、信息扭曲、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的缺失等问题,对此,必须提高政府处置突发事件和保障公共安全的能力。

    2006年03期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 试析荀子的组织管理思想

    顾玉萍;

    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几乎囊括了当时的所以领域。荀子的思想体系中蕴藏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其中他的组织管理思想代表了战国时朔儒家组织管理理论的最高水平。荀子以“人性恶”作为组织起源和存在必要性的理论根据和人性论依据,以“礼”作为组织的标准,以相对不变的等级制度和相对变动的管理人员队伍作为组织发展的保证。

    2006年03期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 流动的多种可能性——伽达默尔解释学循环与问答逻辑

    王猛;夏春莲;

    理解何以可能?理解的展开就是解释学循环的往复。先前,解释学循环被认为是本文整体与部分的循环,是一种理解本文的技艺学。历史发展形成了新的问题视域,伽达默尔给出了新的回答:理解是此在的存在方式,此在的时间性决定了理解的循环性,解释学循环在问和答的逻辑中深入,“视域融合”绽放出流动的多种可能性。

    2006年03期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 试论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论

    王国银;

    德性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尼各马科伦理学》、《大伦理学》、《优台谟伦理学》等著作中亚里士多德就德性的内涵、德性的本质、德性的类型、德性的形成、德性的培养、伦理德性和理智德性的相互关系及其具体表现形式等内容进行了系统而深刻的分析,奠定了西方伦理学德性论的理论基础。

    2006年03期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 行为与境界——冯友兰人生境界说的伦理维度

    李骅;

    行为是冯友兰人生境界说的理论基点,也是其觉解的客观对象之一。在境界的生成上,冯友兰考察的是行为的动机。境界是思的结果,是一种主观精神状态,总是和行为者的品德联系在一起。在主观的境界生成后,又反观和规定境界下的行为,使人生境界论从对行为的觉解与反思到对行为的规约,从而具有了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蕴,同时从伦理学学理上也具备了实践的品格。

    2006年03期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 论科学家责任的困境

    刘丽娜;

    科学家责任是科学责任与社会责任的有机结合。两者的有机结合从科学家个体出发,可以对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巨大贡献。但就目前情况而言,科学家由于自身的矛盾性致使其在履行责任时陷入困境,在其应尽的责任方面不尽如人意。

    2006年03期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 元代浙江农业发展试探

    何兆泉;

    元朝统治者实行的民族歧视政策和落后的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我国自唐宋以来不断发展的农业经济,但这种影响具体到全国各地则呈现出较大的不平衡性。就浙江地区而言,通过考察农业生产工具、农作物品种和土地的开发利用等情况,可知其时境内的农业经济还是取得了一定发展的,在整个国家经济中仍保持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未出现宋元时期的逆转或大倒退。

    2006年03期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 商鞅的法律思想对公民法律意识培养的启示

    祁家能;吕中国;

    商鞅是古代法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张“以法为本”、“刑无等级”、“以法为教”、“严刑峻法”等思想。在当代中国的法治进程中,商鞅的法律思想对公民法律意识起到了内在驱动的作用,为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2006年03期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 企业群内企业规模难以扩张的经济学分析

    李亦亮;

    企业群内企业规模普遍比较小,且难以扩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群内企业间存在交易成本节约机制;二是随着企业规模扩张,群内企业尤其是规模相对较大的企业组织成本呈现边际加速增长趋势。群内企业要实现规模有效扩张,前提就在于节约组织成本。

    2006年03期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 汇率制度选择理论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傅冠岚;

    研究汇率制度选择理论可以发现,汇率制度的选择是一个不断转换的动态过程。对新兴国家来讲,目前还没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及实践证据说明汇率制度趋向“两极”。新兴国家适宜的选择是“中间汇率制”,且应从偏向较为固定的中间汇率制转向更为灵活的中间汇率制。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就是一个从官方汇率逐步走向市场汇率,并不断增加汇率弹性与灵活性的动态调整过程。回归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是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正确选择。

    2006年03期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 论赵孟頫出仕与其书画艺术的关系

    陈云琴;

    赵孟頫因以宋室后裔身份入仕元朝,故历代论者对其毁誉不一。通过联系时代和书画艺术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正是因为他的出仕,才使他的艺术观念得以风靡,并成为元代艺坛的主流。因此,对赵孟頫的出仕,应该把他放到一定的高度去认识,去理解,不能简单地以“丧失民族气节”来加以否定,或者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2006年03期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 主观性因素对电视新闻真实性的影响

    张培成;

    电视新闻的直观形象性往往给人以客观真实感。然而电视的技术特性却为操作者主观性因素的渗透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主观性因素对电视新闻真实性的影响具有普遍性和危害性。记者编辑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新闻的真实性;电视媒体的倾向性直接左右着记者编辑的群体意识,进而影响新闻舆论导向。因此记者编辑要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和客观公正的职业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和思想深度,使新闻报道能够准确把握或接近客观事物的本质真实;同时强化社会舆论监督制约机制,有效限制、弱化电视媒体的倾向性。

    2006年03期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 论电视节目主持人语言的个性化

    朱鸿洁;

    主持语言的个性化是主持人个性化的关键,语言个性化的强弱已成为主持人素质的重要标志。因此,电视节目主持人必须具备明确的定位意识以及语言的创造与应变能力,并且正确处理好主持人个性语言与节目整体之间的关系。

    2006年03期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 《乐记》论音乐教育的作用

    徐文武;

    《乐记)从政治统治与道德教化建设相结合的角度,认为教育首在“教民”,而乐教是“教民”的重要手段,认为音乐教育作用的发挥,主要靠“情”的作用,而“情”的作用,正是音乐教育对社会心理的作用与影响。具有“德”的音乐与教育,是音乐教育发挥作用的基本教学依据与条件。

    2006年03期 11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 弘一大师“清凉歌”考论

    盛秧;

    “清凉歌”是弘一大师出家后编撰的歌曲作品,研究者向来将其与《三宝歌》一起并称为弘一大师佛教歌曲的代表。虽然“清凉歌”一再被收入有关歌曲集,也一再被传唱,但对它的研究则不多,有之亦不系统、不全面,甚至有认识上的偏颇。对“清凉歌”作一番疏理考论十分必要,从中既可探知弘一大师编撰此歌情形,亦可体会弘一大师出家后艺术创作的心理动机。

    2006年03期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 书法中提按的频度与韵律美的调谐

    沈松祥;

    韵律美作为书法艺术美的一个方面,其和谐与否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衡量一件书法作品水平高下的一个重要指标。书法韵律美的表现存在着“节奏的套叠”现象。“节奏的套叠”要求作书者在把握提按笔法时能分清主次轻重,做到虚实相生。提按的频度差异不仅带来丰富的节律美的变化,同时还直接影响书法的风格和情感的抒发。提按的频度差异及其选择性主要受书体表现的需要、风格表现的需要和情感表现的需要三方面的影响。

    2006年03期 122-12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 大学音乐教学应强化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张飞龙;张建国;

    从大学音乐教学的实际来看,在音乐教学中重视并强化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势在必行。只有着力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并掌握思维训练的科学方法,当代大学音乐教学才能培养出一批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有能力的音乐人才。

    2006年03期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 体验性学习:回归语文教学的原点

    罗雅萍;

    体验是人的智慧和品格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它使知识的学习不再限于认知、理性范畴,而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也是身心与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体验性学习直接指向个性的和谐发展。语文课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体验性学习是必不可少的。

    2006年03期 129-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 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系课程设置改革管见

    黄晨;

    课程设置是课程研究的核心部分,是课程改革的焦点。建国以来,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代表的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系在课程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在目前,问题仍然很多。因此,高等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应该紧紧把握培养目标这一环节,处理好各类课程之间的关系,以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

    2006年03期 13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 对高师舞蹈教育现状的若干思考

    潘晓敏;

    舞蹈在基础艺术教育中的作用已越来越得到艺术教育界普遍关注,但是作为培养基础艺术教育师资的高师舞蹈教育却并不令人乐观,具体体现在舞蹈课程定位不准、师资力量薄弱、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等诸多方面。这些问题制约着高师舞蹈教育的发展。因此,高师舞蹈教育应从转变舞蹈教育观念人手,在教学内容上要突出时代与区域特色,并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材建设,循序渐进,最终使高师舞蹈教育跟上基础教育发展步伐,发挥其应有的育人功能。

    2006年03期 137-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在整合过程中形成的怪圈及对策

    姚晓兰;

    当前,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其在与语文教学整合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怪圈,违背了语文教学本身的特点,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严重问题。基于此,应把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推动基于信息技术的语文课程改革,从而最大限度发挥现代新技术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

    2006年03期 140-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 高校团员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刘静;孟威;

    高校共青团组织肩负着向党组织输送合格、高素质后备军的时代使命,同时又必须面对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大学生团员中团员意识淡薄、心理道德问题增多等现象。这要求高校共青团组织要重视和加强团员教育工作,而作为高校青年行为驱动力的团员意识更是教育的重中之重。

    2006年03期 143-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 下载本期数据

期刊名称: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创办日期: CreateDate
主管部门: 中共湖州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 湖州师范学院
刊期: 月刊
电话: 0572-2322051
Email: xuebao@zjhu.edu.cn
国内统一刊号(CN): 1009-1734
国际标准刊号(ISSN):33-1018/G4